曾志軍
摘?要:在新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的大背景下,小學教育作為人們接受的最初階段的正規教育,是基礎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為小學基礎課程之一,對培養訓練孩子的基礎運算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考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的到來,知識迅速更新,這就要求每一個人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防止被淘汰。換句話說,渴望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對探究問題的興趣,比傳統死記硬背式的“填鴨式”教學更為適應當前環境。于是在二十世紀末,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共同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正在當下積極構建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新課改可以說是打造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全方面、同時不失個性的一種真正的負責任的教育范式。
一、制定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將教師與學生有機結合的載體,依據一個合理的目標進行的教學活動才更有層次,也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制定教學目標,我認為首先要求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有詳細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由于教材的編寫都是由淺及深,具有很強邏輯性,所以教師應當參照教學課時安排合理的規劃教學內容。其次是教師對課本的掌握程度。只有完全熟悉課本內容,才能領會到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抓住教學重點,進一步凝練總結出教學的方式方法,避免死機硬背,使初學者跟得上教學進度及思路。最后是技巧的傳授。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歸納總結出一套學習數學的方法,作為理解或運用的小捷徑使學生們獲益。
當做好以上幾點制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準備工作后,教師就可以思考具體目標了。我認為,總體而言,學習數學教學重點有以下幾個目標:①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并且使其在學習中不斷收獲樂趣;②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③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基礎運算的熟練掌握;④走進數學這個具有專業性的領域,幫助其發現自身擅長點等。
我們應當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并不在于應付考試,也不是單純教授計算方法,而應該將其提升到興趣與能力并重、思維訓練與視野拓展并重的高度。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由于小學教育的服務對象都是年齡較低的兒童,他們的綜合素質都還在各個學科的接觸學習和勞動實踐中逐步培養著,因此我們應把握好其特點,將他們與初高中學生區分開來,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更好地達成教學目的。在我看來,小學數學教學應主要把握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趣味性
年齡較小的學生心智都不夠成熟,自制自理能力較弱,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教師首先應當考慮的就是課程進行的趣味性。數學本就是十分要求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理解、運算、公式等方面都容易使孩子感到枯燥單調。如果教師能適當改變教學模式,多加創新,如舉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讓學生做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實踐,再如了解當前孩子感興趣的點,將卡通人物等融入教學過程,將傳統的“教師主講,學生只聽”的方式轉變成討論式甚至實踐式的課堂,會使孩子覺得數學更有意思,也會更集中注意力,也就較為容易接受和掌握相關知識了。
2.可塑性
在正式接觸學習數學這門學科之前,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對數字有一些概念和認識了,這也就形成了數學教學的基礎。又因為小學生只是了解而沒有系統學習過,便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六到十二歲正是兒童心理和智力大幅成長成熟的階段,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作為教師應及時良好地抓住這一時間點,傳授知識解答疑惑,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基礎。
3.實踐性
新課改后在新教材中我們也能看到對教學范式的轉變,不再一味沿用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而更注重聯系實際,從書本中走出來,體現數學的應用功能。故教師也應把握這一點,設計具有實踐性的環節或題目,使學生們明白數學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而是一種可以積極運用到生活中的技能。
依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教師水平、生源屬性的差異性,我們不能對學習數學的教學范式一概而論,但總體應該有制定目標—把握特點—再列定計劃的思路。教育服務育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教師更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如何讓學生從課堂中獲益,在數學的海洋中有所領悟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