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羽
摘 要:在課標改革的理念下,教學課堂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探索。就初中數學課堂而言,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更輕松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能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廣大的一線教師所共同關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以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創新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自主;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豐富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因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提高。就初中數學課堂而言,教師應該針對初中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應地創新教學方式,切實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一、設置教學情境,采取形象立體教學
教師的教學并不應該只注重于傳授知識,還應該合理設置數學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好奇和疑問的基礎上,采取更形象立體化的多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加深理解和掌握。興趣,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中顯得極為重要,學生如若沒有興趣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干勁,不會主動學習,而是被動地接收。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學會在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初中教材特點,合理設定教學目標,把課本上抽象、復雜的理論和知識加以整合、轉化,使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知識更為形象和立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激發創造性思維,而不至于出現因為覺得難而厭倦和退卻的情況。比如,在有關直線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默不作聲地一進教室就在黑板上畫出一條長直線直到延伸至黑板的邊上。很多學生都會感到很驚訝,認為教師沒有必要畫這么長的直線,好奇教師是不是也愛玩,畫這么長線不是浪費黑板空間嗎?這么多疑問在學生心中,肯定會議論紛紛,說明這時他們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解,直線可以延伸到黑板外面,直到無限遠,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肯定足夠深刻。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索時,可以融入多媒體教學,如采用幻燈片和動態視頻等,讓代數式和圖像巧妙結合,或是講解立體圖形,都具有極大的幫助。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會到代數式所對應的圖像,直觀、立體地感受圖形,而不再是單調地面對教師在黑板上畫的不規則的平面圖,是教學內容更準確和豐富,使課堂變得更加鮮活生動。對于數學這樣抽象的科目,通過生動活潑的直觀演示,讓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都得到有效提高。舉例來講,教師在講析八年級上學期課本教材中的的三視圖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講學過程中適當運用各種規則或不規則的立體圖形,通過幻燈片的動畫演示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和認知,使之建立空間式思維。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采用積木堆積的形式,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其中,不斷變化積木的堆積形式,讓學生自己在紙上畫出相應的三視圖。這樣,各材料、各顏色的不同搭配,使知識點變單調抽象為生動具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為立體幾何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師引導性提問,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思考起源于疑問。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極其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事實上,只有產生了疑問,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不斷被激發,疑問的產生也就等于興趣與熱情的產生。學生通過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對其進行調查探究、討論分析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并及時表達與交流與評析總結,以獲取最有效的知識,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加之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安排課堂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積極設計一些引導性的疑問,而且要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疑問,要鼓勵、引導學生善于大膽質疑,使學生從疑問中去自主探究、自主求知,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另外,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其有規律地分組,盡量使每組成員中數學能力強的學生和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比例上均等,同時確保每組學生人數相當,使學生通過小組分配合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創新能力。學生有了疑問或是教師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交給學生小組先去共同討論、搜索相關資料,盡其所能地多方面尋求解答方法。在第二節課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各小組發言公布自己的結論,再與教師的答案進行比對,從中分析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加以完善最終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間的競爭學習。如,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講解圓的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可以讓各小組成員在紙板上運用各種方式繪畫不同大小的圓形,使他們通過合作探討解決繪畫中所遇到的困難,并計算圓的各種長度以及其面積,最后看哪個小組用時少且計算結果是正確無誤的。我們都知道,要想畫一個標準圓形必須借助圓規來進行繪畫,而圓規的準確使用又必須是在理解圓形半徑的基礎上。所以,學生在畫圓和計算圓周長和面積的過程中必然會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學生小組的自主探究得出最后結論。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介紹的是方程,包括方程的列法以及解法等。因此,對于方程的列法和解法的有關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競爭式的方式來實施其合作教學。在課堂上由數學教師給每組成員分發一張白紙,每張白紙上均寫著相同的方程組若干,每組的每個成員只能做其中一道題,做完再傳給下一位成員,以此類推,直到每個成員輪完為止,最后計算各小組所用的時間,用時最少的小組成為優秀小組,獲得表揚。這種學習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各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合作和幫助。小組探究也能使數學課堂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不至于太拘束,使學生獲得自由思考和探究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理解學過的知識點,進行相互串聯,變成有連續性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教學效果。當其中以小組因為某個數學能力較弱的成員而用時較長后,其他成員必然會對其數學學習有所幫助,以達到共同進步,并最終獲得深刻印象,以此促進對數學的深入學習,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具體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明確定位,做一個與學生親近的引導者,而不是一個疏遠的命令者,將自主課堂還與學生。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該切實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以適應發展中的新形勢。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效利用教材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通過創設數學情境和提出難易適中的思考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鍛煉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該多溝通交流,采取多種創新教學形式激勵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多質疑多提問,擴展創新思維,切實掌握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師生共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云森.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J].青年文學家, 2009(20).
[2]王翠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目標教學法的運用[J].學周刊,2012(01).
[3]陳群.緊扣教學環節提升初中數學教學實效[J].數理化學習,2010(08).
[4]孫煥昭.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4).
[5]朱衛平.數學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06).
[6]薛紅霞.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作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初級中學)
?誗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