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傳沛
摘?要:目前,社會大量需要“漢語—越南語”雙語人才,越南語成為熱門。就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講,廣西華僑學校提出并實施了“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了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和創新。本文就“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和創新及其國際化教育的意義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就此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關鍵詞: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教育
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聯系日趨緊密,經貿關系快速發展。廣西與越南直接接壤,經貿往來更是密切,大量需要“漢語—越南語”雙語人才,越南語成為熱門。由于社會對越南語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因此,在高校中出現了商務越南語專業,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也越來越重要。就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講,我國高校都是采取“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國內學習兩年的專業知識,第三年到越南留學。根據語言學習規律,利用學校的自身優勢,廣西華僑學校提出并實施了“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和創新。
一、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背景
廣西華僑學校自1998年開設商務越南語專業以來,利用廣西與越南接壤的地理優勢,一直致力于商務越南語專業的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國際化教育的發展建設,在近15年的商務越南語教學中,培養出1000多名社會需要、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其中約有800多人到國內外企業實習,就業對口率超過80%。
在商務越南語專業建設中,經過調查論證,確定并實施了“3+3”人才培養模式。“3+3”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項基礎職業能力,與“首崗勝任、崗位適應、崗位提升”三項職業成長能力的對應培養。“發展型”則指各能力間漸進累加的關系。此培養模式的特點在于:在教給學生生存技能的同時,尤其注意決定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發展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應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綜合素質知識、學科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知識、職業思想素質、職業認知水平、職業實踐能力6個方面來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
以往的越南語教學側重于老師給學生灌輸知識,從基礎的到深度的,在校期間的學習都是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只能困在學校課堂上學習,而忽略了社會對越南語人才的專業、能力的要求,學生初到社會只能從零開始再次學習,學校學到的90%都不實用。學生埋怨學校,社會也懷疑學校的教育教學能力。為了改變這個尷尬的現實,廣西華僑學校越南語專業的帶頭人、骨干老師等有關人員經過多方調查論證,認為改革勢在必行,且探討出“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恰逢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立項建設的契機,政策和資金到位使專業建設更是如虎添翼,恰到好處地實施了“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對學生而言,“3+3”商務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設計模式,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考驗,學有所用,我們從教學時間、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面進行改革,想方設法找出適合學生學習規律,以及有利于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模式。
1.調整教學時間,實現與國外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
第一、二學期是方法能力的培養,主要在于培養越南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求知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課程設置上著力于增加專業課,側重于聽力和會話的學習,爭取在此階段讓學生能夠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夠根據越南語的語音、語法規律自學越南語語言知識。
第三、四學期是專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方向(導游、導購、中越貿易、會展、商務服務),重點培養學生的越南語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這個階段側重于分類教學,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意向,選修升學或就業課程。即畢業后想就業的,就選擇導游、導購、中越貿易、會展、商務服務等與就業方向相關的課程。畢業后想升學深造的,實施國際培養方案,與越南海防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讓學生直接到越南高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提高培訓,學生在深入學習越南語的同時切身感受越南民俗和生活。
第四、五學期,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通過三年的培養,使學生成為發展型的商務越南語人才,也就是不僅僅具備越南語的應用能力,而且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擁有較強的就業彈性和廣泛的適應性,成為具備發展空間的發展型人才。
2.調整課程體系,實現專業與技能并存,打造一專多能的人才
為了了解企業用人要求、學生就業情況,為課程體系改革打好基礎,廣西華僑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老師專門到越南海防、河內以及國內的北京等地方進行調研。先后走訪了國內外10多家銷售旅游商品的企業,與近80多名管理人員、導購人員以及廣西華僑學校實習生、往屆畢業生進行了交流與座談,調研了解廣西華僑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體系、學生就業實習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聽取企業相關部門和人員提出的針對性意見和建議。企業的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改革方面: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禮儀、管理類、會計類課程,讓學生能一崗多能、一專多能。
(2)學生職業素養方面:鑒于學校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工作穩定性差,吃苦耐勞和鉆研精神不夠,在職業認識和職業素養方面建議學校能在教學初期加入人生觀、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吃苦精神、主人翁精神,提高職業意識,擺正心態。
(3)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建議多鍛煉學生人際交往的膽量和溝通能力,以便學生在實習階段就能很快地進入就業角色,適應企業與社會的要求。
因此,在廣西華僑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課程設置方面,除了有專業課《越南語基礎》《越南語會話》《越南語聽力》外,還根據企業和實習生的建議開設了專業課《導游》《越南語導購會話》,以及技能課《會計》《國際商務》等。
三、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3+3”人才培養模式在國際化教育中的意義
廣西華僑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3+3”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實施在國際化教育中起到雙贏作用。
1.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合作辦學
促進學校與越南高校、越南企業的國際交流和合作,進一步促成合作辦學、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度交流和合作。每年廣西華僑學校派老師到越南海防、河內等地方進行調研考察,主要工作是送學生到越南留學,看望在越南工作的學生,同時與高校聯系,洽談合作辦學事宜;與越南企業聯系,洽談校企合作事宜。
2.促進學校留學生工作的招生和教學工作
隨著學校在東南亞國家、地區的影響力擴大,每年都有近百名東南亞留學生到華僑學校學習中文,其中越南留學生占50%。為了推進學校的國際化教育,學校利用自身的優勢,組織中越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組成1對1的互相學習隊伍,促進語言教學,提高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擴大學校影響。
四、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學生就業發展的幾點設想
1.立足于廣西的企業
對于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教師應解放思想,不能只局限于與區外從事導購的企業合作,也應該立足于廣西的企業。目前,90后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遠離父母到外省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也表示不愿自己的孩子遠離身邊,只要能獨立工作就好。因此,商務越南語專業的學生就業問題可以考慮廣西的企業,校企合作可以考慮與廣西企業深度合作,為廣西經濟發展服務。
2.多鼓勵和幫助學生創業
學生并不是100%對口就業的,即使在實習階段是對口就業,但實習結束后大部分學生分流到社會其他的專業崗位上。學生適應崗位要求的會發展得很好。據越南語專業班主任反映,該班有學生畢業兩年間年薪達30萬~40多萬的。反之,學生不適應崗位要求,還是被淘汰,甚至畢業幾年都沒有工作。實際上掙高年薪的學生還是少部分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因低薪而要二次、三次就業的大有人在。因此,我們考慮與其辛苦找工作,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創業。創業是個很廣泛的話題,這里暫不進行探討。但是學生創業這個思路是可以考慮的,由于信息發達,學生見多識廣,創新的觀念和想法很多,作者認為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可以適當在學習之余,在校內開設學生創業的實訓場所,讓學生做老板,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不論是在全自治區還是全國,廣西華僑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都是個“孤單”的專業,因為沒有前車之鑒,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經歷了自己打造骨架、造血、吸取營養、慢慢豐滿羽翼的艱難過程。因此中職學校的商務越南語專業規模小,人數少,中職學校越南語教學研究的領域內容少,層次淺。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的招生規模經歷了2003—2009年的高潮和2010—2013年的低潮兩個階段,由于受國際形勢以及中越關系波動的影響,中職學校商務越南語專業招生再次陷入困境。但事實證明只要有中越間的經貿往來,中職類越南語人才的需求量就不會減少,我們還是應該加強職校學生素質,培養技能型人才,力求打造綜合實力強,經得起社會風浪,適合社會需要的商務越南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雷明珍,張曦,江海燕.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及其在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中的意義——以紅河學院為例[J].新西部,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