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婕 陳鈺
【摘 要】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基礎課是教學改革的難點。文章針對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的特殊性,以二語習得理論的相關假設為指導,分析和探討了針對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藝術類大學生英語運用技能。
【關鍵詞】獨立學院 藝術類學生 大學英語教學 二語習得
英語能力作為當今社會衡量個人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一直是獨立學院藝術專業學生的軟肋。由于高考對藝術生文化課要求較低而獨立院校對英語單科又不設最低分數線,英語作為一門需要花時間長期訓練的外來語言, 對于從中學以來長期專注于自身專業的藝術類學生來說, 很容易產生輕視心理,惡性循環下, 學生的英語成績不理想, 進入大學后學習就更加吃力。如何提高獨立學院藝術專業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適應社會需要, 適應和促進獨立學院的發展,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藝術類大學生的特殊性
藝術類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其認知、思維、心理等有其自身特點。他們在英語學習上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紀律松懈,精力分散等有別于非藝術專業的特點.
1.1藝術類大學生的認知特點
藝術專業的學生受其專業影響與普通文理科專業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和認知特點上有所不同。他們大都具有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能力強,動手能力強,而邏輯思維能力則相對較弱,而英語是一門嚴謹的語言學科,枯燥的死記硬背和邏輯思維運用必不可少,這對于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不善于運用理性思維的藝術專業學生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1.2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范純海在《實用藝術英語》前言中指出藝術專業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感情豐富,思維活躍,具有較高的藝術天賦和創造性,但英語學習卻是他們普遍的薄弱環節。(范純海,2009)的確,藝術類的學生性格開朗,表現欲強,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他們不愿意與別人一樣,樂于凸顯自己的個性,希望表現得與眾不同。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自尊心非常強,具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性格也較其他專業學生更為敏感。
2 二語習得理論
20世紀7O年代末8O年代初,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了包含語言習得和學習、語言輸入等理論的一套完整的第二語言習得模式,為外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使廣大英語教師對外語學習的過程和本質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該理論以5 個假說為基礎: 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語言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自然順序假說和監察假說。其中,對外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是習得——學習假設、語言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三方面。它們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2.1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
Krashen指出,成人學習外語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即語言習得(acquisition)和語言學習(1earning)。Krashen認為:“有兩種可能的語言知識:一種是‘習得的知識(acquired knowledge);一種是‘學得的知識(1earnt knowledge)。對所有的學習者而言,第二語言主要取決于習得的知識;而學得的只是用于對習得知識的監控。” (Cook,2000:165)他認為,“下意識的學得”與兒童學習母語相似,學習者通過一種無意識的注意和吸收,逐漸形成語言能力。“習得”是一個潛意識的過程。他認為,只有潛意識習得的知識才能使語言自動地進行輸入輸出,即能自然的運用語言。而“學得”的語法知識作用并不大。也就是說,一個對書本上語法規則一無所知的人卻可以毫無障礙地用習得的語言與人交流。而一個很好掌握書本語法的人卻無法用第二語言跟人進行基本的交流。因此,語言習得對學習者而言更重要,能使他們更好地提高語言能力。
2.2語言輸入假設
Krashen( 1981) 指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 輸入材料本身和輸入的方式會影響到情感過濾的結果和輸出的質量。Krahen強調:(1)輸入必須是可理解的;(2)輸入必須是有趣的,密切相關的;(3)輸入不是以語法為大綱的;(4)輸入必須是大量的。學習者對大量的可理解輸入進行吸收、加工,就會很自然出現語言的輸出能力(王立菲,2000)。
2.3情感過濾假設
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僅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并不能確保第二語言習得的順利進行。Krashen認為內在因素包含動機(motives)、需要(needs)、態度(attitudes)和情感狀態(emotion states)與第二語言習得密切相關。
3 獨立學院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對策
3.1將被動學習轉化為自然習得。根據二語習得理論,語言的學習是學生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針對藝術類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使英語學習轉化為習得,即如嬰童學習母語一般,發揮學生潛意識地學習效果,按照母語學習的自然過程,養成自然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3.2創設語言情境。“由于現實的語言環境即‘自然語言環境是缺失的,只能人為地創造出這些環境,這就是課堂中的語境創設”( 孟曉慧,2012),這對于語言的習得至關重要。教學的整個過程要努力創建類似于母語學習的自然環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構成模擬的真實,并運用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視頻模仿、角色扮演、戲劇表演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語言情境,在模擬的真實語境中,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找到真實的感覺,解決語法枯燥無味,單詞不容易記憶的問題。
3.3增強有效的語言輸入,適當選取教材。二語習得理論認為,輸入必須是在同學們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必須要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主要以大量的語言輸入來完成。目前的教材無法照顧到藝術生的需求和興趣,幾乎沒有涉及本專業的英語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進一步改進教材,借用任何學生感興趣能引起共鳴的英語資料,使之成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借助英文原版小說、個人傳記、服裝時尚、藝術繪畫、動畫廣告、時事新聞等文體來展開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學生更多的語言輸入,為二語習得創設和諧的語言環境。在有限的課堂里盡可能多的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的形式與內容,發揮多媒體輔助聽說教學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耳濡目染提高興趣,從而把這一興趣和習慣延伸到課外。
3.4重視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感情等各方面因素。不恰當的情感(如學習動力不夠,過度焦慮等)會對語言輸入產生阻礙,使其無法進入語言習得機制,當然也就不能進行語言習得。要學生培養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消除焦慮心理,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英語教學工作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模式。
4 結語
對于高校藝術類學生而言,大學英語是他們在校期間極為重要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和以后的就業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藝術專業是培養各種藝術專業人才的, 它所培養的學生除了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外, 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而外語交流能力的欠缺會制約他們藝術前途的發展。如何提高獨立學院藝術專業英語水平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從藝術類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入手,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探索具有針對性的、靈活多樣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應用二語習得理論指導獨立學院藝術生英語教學,能使英語教學這門藝術具有更多的科學性,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推進獨立學院藝術英語教學改革,獨立學院的藝術類英語教學一定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Cook,V.Second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王立菲.現代外語教學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孟曉慧.二語習得理論對英語課堂的指導意義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