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祥
摘 要:新課標指導下,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都有了新的變化,由于教材內容與舊教材的知識內容跨度較大,導致七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不是很好,尤其是寫作教學,針對當前七年級語文教學現狀,教師應引起高度重視,大力開展語文公開課堂教學,以滿足新課標下對語文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新課標;新教材;七年級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近幾年大多數學校都組織開展了七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公開課大賽,開展語文公開課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教師對七年級的教學現狀進行反思,也可以讓教師吸取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由于新教材的內容跨度較大,因此,面對當前七年級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嚴重挑戰,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加強語文教學,以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一、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面對新教材內容的改革,教師應注重語文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讓學生對教材感興趣,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通過對教材的知識內容不斷深入研究,發現新教材內容比較注重于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點要求卻不都清晰和明確,即新課標下的七年級語文教材比較注重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學習習慣和理解詞語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和領悟,但是,新教材知識點在練習中的要求卻不夠明確,例如標點符號和句式訓練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適應新教材,教師不僅要足夠了解新教材教學的知識內容,也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情緒,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不斷調整課堂教學。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來明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對學生真正有所了解,了解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并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針對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設計教學方案,以保證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新教材內容跨度較大,若開展語文習作練習,這可能讓很多學生感覺困難,這時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也可以及時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進行反思總結,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強自身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只有教師的知識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針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滿堂灌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改革下,要求不僅要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由此可知,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嚴重不能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改變教學方式的重要性,例如在作文教學中,若教師采用講講寫作要求、讀讀例作、作后評價的方式來開展作為教學,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也容易讓學生對寫作產生厭煩心理,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應不斷地進行反思,為了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教師應多讀一些關于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并多向同行的語文教師、或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行為進行反思,注重新教材知識內容的把握,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以確保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總的來說,無論是在作為教學中,還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關系的處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師的想法和說法不是月薪約好,而是用真情實感來打動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潤化,學生受到感悟和體驗后,才能有興趣學習知識,才能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培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優化教學結構和改變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以促進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三、對語文課堂中的現象的反思
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象,教師應不斷進行反思總結,第一,在課堂的自主學習中,首先,教師應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注重學生語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選擇,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調整教學方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該學什么,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第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不僅要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探究,也應注重結果的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合理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新課標下,著重強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對話,雖然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其占用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默讀和寫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合理安排教學結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第四,注重語文的學科特色和教學趣味性,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采用數學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這樣不僅不能充分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特色,也不能讓學生充分掌握語文知識,因此,采用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知識水平和情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以保證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針對七年級的學生,其剛剛從小學升至初中,當剛進入七年級時就進行練習寫作,這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惑,因此,面對新教材的更新,教師應不斷進行反思總結,提高自身的知識理論水平,完善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徐勇. 七年級語文公開課課堂教學反思[J]. 考試周刊,2013,90:34.
[2]賈麗. 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學七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李吉. 試論語文公開課課堂教學文化——公開課教學中的文化沖突與適應問題研究[J].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10:13-14.
[4]秦勤. 語文公開課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