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摘要:本文從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談起,闡述了知機識變、破臼除窠改變教學思想的意義,最后以了解學生的特點結尾。數學的就是世界的,數學推動了世界的文明。本人教學有年,愛崗敬業,一心營職,天長日久,略有教學體悟,簡述如下,敬請同仁匡誤扶正。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良好情境 知機識變 教學思想 學生特點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南宋張載說:“在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問題是打開思維大門的鑰匙,是通向新知識的橋梁,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開端,有問題就會有動力,就會有進步。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奇思妙想,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懸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帶動他們的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讓他們興味濃濃,讓學生的數學素質不斷提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上層樓。創設問題情境會活躍課堂,能開啟新知識的閘門,也只有好奇心被激發,求知欲才會強烈,學生學習才能出現你追我趕的熱潮。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教學中,教學和生活桴鼓相應,緊密聯系,如影隨形,讓學生感覺到生活是和數學息息相關彼此促進,密不可分。學習是為了應用,應用能夠鞏固知識,二者相輔相成,會消除知識的枯燥感,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會牢不可破,會對知識有一種探求的欲望。同時能夠自主分析和合作研究、探討,久之學會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祛除學習的味同嚼蠟之感,讓數學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二、知機識變,破臼除窠改變思想
知變則勝,守常必敗。一切領域概莫能外。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也應改變的思想。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將以往的教師講授學生學單一的方式向生活性教學轉變,使我們的數學更貼近生活,從而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構建情感化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的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創建情境課堂。
2.將以往的滿堂灌向探究性教學轉變。也就是說每一節課都盡量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獲得知識。讓其體會知識獲得的過程,從而體會成功的快樂。
3.從學生的記憶型學習向思維型學習轉變。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思考,從而讓學生質疑,逐步構建”問題型課堂。
4.逐步實現由應試教學向素質教學的轉變。數學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其認識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三、了解學生的特點
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要講一些心理學。小學生沒有什么閱歷,年齡幼小,思想單純,天真爛漫,由于自身素質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加之受到生活環境的限制,他們的見識比較短淺,個性不突出,持久力低,思維緩慢,對問題考慮淺薄,反應不是很敏捷,很多知識學了也容易忘記,一些事情他們都顯得孤陋寡聞,因此,教師要注意安撫他們,要引發他們重視學習數學的認知,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認識到認真學習數學的益處。引發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多鼓勵他們,告訴他們數學對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幫助,引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同時,多展開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家長會,促使家長鼓舞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給學生創造一個無所不在的學習氛圍。在平日里對他們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使得“明星效應”產生;一些數學知識重要的灌輸,一些數學知識的應用,這些都是很好的輔助教育方法,教師都要靈活運用,善加取舍。
教學多年,略有體會,難以盡述,這些只是我對數學實驗教學的一點理解,以管窺天,失誤在所難免。我們教學,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如果能善于動腦,不斷鉆研,其實數學也一樣會讓學生喜愛有加,數學課堂一樣會豐富多彩、充滿趣味和歡笑。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