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敬果
摘要: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提高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再次要指導學生及時進行閱讀交流。
關鍵詞:初中數學 閱讀能力 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布龍菲爾曾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不過”一詞的使用說明了他在做出這一結論時的輕松心情。但對普通初中學生來說,關注的卻應當是是剔除這個詞后的部分“數學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既然是“語言”且是“最高境界”,就容不得我們忽視它,就需要我們重視它,否則就無法讀懂并領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意蘊。那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數學閱讀能力,來讀懂這門語言呢?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和知識,對數學學習也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喜好情感。教師在這一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首先,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方法有很多,就看教師結合具體情況怎樣使用。例如,一次數學自習課,有學生偷看《紅樓夢》,理由是數學作業已經做完。經檢查,該生的數學作業有多處錯誤。抓住這一時機,我面向全體學生講述了1980年華裔數學家陳炳藻用數學統計的方法首次研究文學名著《紅樓夢》,并確定該書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的作者均為曹雪芹的故事,使學生大為驚嘆“數學還能用來研究名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后,自習課上偷看書籍的現象就很少見了。其次,借助數學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數學情境創設可為學生的數學閱讀提供認知停靠點和積極的閱讀心向。如,閱讀前的問題設置要精辟而具體、新穎而有趣,以使學生的閱讀有目標、有指向,有的放矢,學生才愿意去做。例如,學習“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上一條直線分別與兩條直線相交的圖形,并標出圖形中的8個角,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給這8個角進行分類并命名。這樣,學生的閱讀任務非常明確,也就愿意去做。
二、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
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是與學生的學習階段相適應的。例如,對于初一學生,教師在給出閱讀時間的同時,還要給出閱讀提綱或者問題目錄,包括所閱讀內容中的主要內容與知識點。有了閱讀路徑與閱讀目標,學生在閱讀時才會帶著任務去讀并經過自己的思考,才會是閱讀的主人,不致使自己的頭腦成為數學知識的跑馬場而讓自己讀得頭昏腦脹。
在指導學生做初步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學會咬文嚼字。教材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定理、公式、規律、方法、步驟、樣式等,都是經過前人多年的研究總結出的極為精簡的論述,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內涵。這些都需要教師一一進行點撥,引起學生注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教材所要表達的含義,并在反復地閱讀中仔細體會。以題目“直角三角形的兩邊分別為6cm,8cm,則三角形的第三邊的長為多少?”為例。有學生不仔細閱讀,想當然地以為此兩條邊即三角形的直角邊,解得答案為10cm。事實上,題目中并未有只字片語表述過此含義。這就是學生尚未形成咬文嚼字習慣下的錯誤,需要教師對此進行必要的閱讀說明和指導。再如:“某商店購進一批單價為16元的日用品,銷售一段時間后,為了獲得更多利潤,決定提高銷售價格。經試驗發現:若按每件20元價格銷售時,每月能賣360件;若按每件25元價格銷售時,每月能賣210件。假定每月銷售件數y(件)是價格x(元/件)的一次函數。(1)試求y與x之間的關系式;(2)在商品不積壓,且不考慮其他因素條件下,問:銷售價格定為多少時;才能使每月獲得最大利潤?每月最大利潤是多少?(總利潤=總收入-總成本)”。如果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一次函數”和“利潤”,題目就好解決多了。
教師在給了學生一定的方法指導之后,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融會貫通,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指導學生能夠在初次閱讀的基礎之上獨自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并在進一步的數學閱讀中進行問題解決,進而培養學生獨自進行數學閱讀并擴展閱讀范圍、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其次,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數學思考,學習新知識,不忘舊知識,反思各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并融會貫通,以提高自己的數學閱讀層次和能力水平,達到閱讀的自由和“悠然見南山”之境。
三、指導學生及時進行閱讀交流
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的載體,在教師指導初中生的數學閱讀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及時進行閱讀信息的反饋與交流。例如,學生數學閱讀過程中的疑問、發現、感想、體會等。這也是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的一種正常的閱讀需要。這種交流與溝通在師生、生生之間交叉進行,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啟發、幫助下,既有利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深刻和完善對問題的認識,又有利于及時捕捉學生思維與見解之中的精辟之處,對其他學生的數學閱讀和學習有所促進,也有利于學生及時暴露錯誤或片面認識,及時獲取幫助并改正等。這也是交流與合作的精髓所在。
總之,教師的閱讀指導只是手段,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才是目的。惟其如此,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終身數學學習的本領,也才能讓數學課堂因閱讀而變得精彩異常。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