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亞平
摘 要: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第一環節。成功高效的課堂導入能幫助教師帶領學生自然過渡到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老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從分析英語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出發,提出英語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學情,體現新課改理念的高效導入,并提供相應導入策略。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課堂導入 學習興趣 有效性
一、引言
一個設計良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為授課奠定良好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進入課堂,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創設了互動、和諧的教學情境,實現了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縱觀英語課堂,我們不難發現某些學生不喜歡英語學科,從上課一開始就打瞌睡,沒有熱情,不愿意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內容相對比較枯燥的語法課,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科提不起興趣,成績很糟糕。那么,英語老師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是否從課堂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激發學生興趣,沒有使學生關注課堂?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愿望。”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導入的重要性,有些老師上課時根本就沒有導入這一環節,上課時直奔主題;有些老師意識到了導入的重要性,但是他們的導入流于形式,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反而浪費了許多課堂上的寶貴時間。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對其他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察,以案例的形式談談目前高中英語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相關對策的思考。
二、英語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課堂導入環節存在諸多問題,下面談一些常見而且不容忽視的問題。
問題一:導入形式單一,生搬硬套機械模仿教學參考書,缺乏新意。
有些教師在備課時沒有認真仔細地研究教材,沒有花時間思考教學的每一個步驟,而是機械地模仿教師參考書上的教學建議,他們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還有一些老師會依據個人喜好,選擇一至兩種導入形式,比如說玩游戲,但他們每天上課都以相同或相似的方法開始新課授課,沒有創新,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要提參與課堂學習了。事實上,學生每天在上課前對老師的新授課是有很多期待的,而老師每天都以相同的導入形式面對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產生倦怠感,其學習的動力也難以得到提高。
問題二:導入目標不明確,與教學內容關系不緊密,甚至無關聯。
課堂導入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準備和重要組成部分。某些老師導入時目標意識單薄,無法把導入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導致導入內容偏離現實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缺乏趣味性。常常以一些日常交際語開始新課教學,他們誤以為這就是導入。如教師上課時問學生:“Are you happy today?”“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等等,這些只是與學生之間的簡單交流,與所要講授的內容之間沒有聯系,最多只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并不能對后續的教學產生促進或催化作用。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態會促進學習者積極尋求知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由此可見,如果從課堂的導入部分就充滿趣味性,那么一定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精神刺激,使他們以飽滿的情緒投入課堂,更加積極自覺地參與課堂學習。
問題三:導入環節中教師唱“獨角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所謂課堂教學導入就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即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講授之前,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把學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當中,它必須是教師引領學生互動產生的心理及學習狀態,而不是由教師自導自演、獨立完成的。例如某老師的課堂導入是這樣進行的:“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a noble gangster who was known as Giovanni Acuto.He was a great man in history and a lot of people had his picture panited in memory of the most valiant soldie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im?”學生一臉茫然,因為其中出現了許多生詞。老師接著說:“Ok, now lets open our books and learn more about this great man ...”學生打開了書本,導入就這樣結束了。很顯然,這樣的導入根本就達不到應有效果,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沒有思考,上課的熱情倒減退不少。
問題四:導入時間過長,難度把握也不到位,過高于或過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
導入的時間應嚴格控制在3~5分鐘。時間過長不僅會使課堂導入顯得庸俗繁雜,而且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進程。如果導入的時間過短,則又使課堂導入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導入的難度應控制在略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難度太大,偏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師生之間無法進行交流;難度偏低時,吸引不了學生興趣,學生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降低英語學習積極性。
問題五:教師缺乏個性和個人魅力。
魅力其實就是教師人格、道德、知識、智能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有魅力的教師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種,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教師巧妙的板書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尤其是幽默的教學風格、流暢地道的語言輸入、與眾不同的教學模式都令學生感到聽英語課可以是一種享受。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親其師,信其道,喜歡老師的學生必然喜歡老師所教學科,也必然會認真努力地把這門學科學好。
三、英語課堂導入的策略
如何使課堂導入扎實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對其他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察做出以下小結:
策略一:優化教師自身的素質。
著名的詩人韓愈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呢?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深厚的教學基本功,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即綜合全面的教師素質。首先,教師要多讀書,勤思考,努力加強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從而豐富自身理論體系,以先進的理論指導自身教育實踐活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聽專家講座,報告,定期參加教育培訓,保持終生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同樣只有喜歡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喜歡學習的學生。”當然,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精心組織課前—課堂—課后教學環節,理順其綱目,把握教學重難點,加強課后反思,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策略二:優化導入的方式方法。
導入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圖片導入法,視聽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事實導入法,事物導入法,類比法,溫故知新法,等等。教師應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可以選擇一種方法,也可以選擇多種方法切實提高導入的有效性。比如在講授高中牛津英語M3 U3 Reading時,筆者選擇的是圖片導入法與視聽導入法相結合,先讓學生看圖片,導入話題——失落的文明,然后讓學生看一段關于龐貝古城消失的視頻,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
策略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導入觀。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有意識地設計或選用能夠進行師生互動的導入活動。切記教師的任務是“導”,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在注重學生在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諸方面的提高的同時,刺激學生的神經系統,找到學生的學習興奮點,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情緒高昂,課堂導入才是扎實有效的。
策略四:加強導入與新課知識的聯結。
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教師可以以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為目的,也可以在導入時注重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導入新的詞匯或短語,這樣就為學生閱讀文章掃清了障礙,便于學生理解文章。以高中牛津英語M1 U3 Reading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看圖片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思考本單元的中心話題,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T:What happened to her?/What about her body shape now?
S:She is fat now.
T:Or we can say that she has put on weight/gained weight.
通過這段對話,我們就可以看出,教師由學生的背景知識be fat引出了文章中重點短語put on weight和gain weight。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無論教師采用何種導入方法,一定要避免文中談到的問題,努力讓學生從導入環節開始就處于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從而使課堂教學扎實有效。
參考文獻:
[1]蔣梅蓉.初中英語課堂巧用多媒體導入之探究[J].考試周刊,2011(73):130.
[2]孫玉明,李鐵軍.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3]陳環.恰當的英語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