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雪峰
摘 要:圍繞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課程改革教學的具體實踐,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學生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媒體,確立了分層教學、行為導向、多媒體等教學法,推動傳統教學方法向現代教學方法的轉變,提高中職專業課課改的實效性、針對性和持久性。
關鍵詞:中職機械;分層教學;導向法
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雖然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傳統的教育觀念使人們習慣于過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但以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的素質教育。為此改變目標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構建體現項目課程特性的新型教學關系,探索有利于復合型人才成長的新型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務之急。對此必須調整當前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方向: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學生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媒體,以專業課類型為劃分依據,構建個性化的或綜合包容性的中職教學方法。
一、以分層教學法為平臺,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做出輝煌的貢獻后逐步顯現出其先天的嚴重不足。教師在班級授課制(尤其是人數眾多的大班級)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1.了解學情,班內分層,讓不同層次學生受益
《機械制圖》是中職機械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面對中職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的情況,應針對學生特點,根據教學總體目標,將教學對象按相關影響因素分成不同層次,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并施以不同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整體受益。如:根據班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學生自愿報名進行分層,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同學構成,并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進行調整。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
同時分層評價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高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制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一般學生能夠做出,享受成功的喜悅。
2.增加選修課,分層走班,滿足更多選擇空間
在職業教育中選修課的開設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需要,我們可以開設不同的選修課達到同一個目的,而避免把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的學生強壓到課堂中來。如:在數控實訓時為了達到讓學生了解加工工藝的目的,并沒有一味地要求學生必須上工藝課,而是開設了鉗工加工、普車加工、工藝設計、車工工藝等相關的課程給學生選修,通過選修課的學習同樣可以達到了解加工工藝的目的,從而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選擇空間。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同時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教學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同時也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通過分層教學平臺,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以行為導向法為手段,落實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隨著科技的發展,成果應用于生產周期的縮短,工藝水平的不斷更新,要求生產一線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必須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能根據生產的需要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企業小組工作的方式已成為工作過程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具有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引入行為導向法學習,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獲得綜合職業能力。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是機械專業必修的專業課,它是配合鉗工實習的一門理論課,我們傳統的做法是先將理論課講完再實習,也就是將教、學、做分開進行。其實,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以“鋸削”這一章為例:在上課前先給學生每人一套工具,分小組在臺虎鉗上根據老師的示范進行鋸削材料,這時有的小組就會出現“夾鋸”“鋸條斷裂”“鋸縫歪斜”等一系列實際問題。此時老師和學生可以都停下來進行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問題?師生在共同分析的同時,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各種渠道來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各小組再集中總結。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獲得職業行為能力。在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師并不把知識傳授作為其唯一的任務,而主要是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教師當然也向學生傳授知識,但更多的時候教師是在學生中間,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困難時,教師就給予具體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以引導學生探究與嘗試,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以多媒體教學法為媒介,開拓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新路徑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跨時空的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和過程的理解與感受,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有趣,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感性認識,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增強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專業的專業課,在講到各種機床的傳動原理時,傳統的做法都是使用掛圖,既沒有動感又沒有直觀性。現在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將各種機床的傳動原理生動地在課堂中展現,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到網上自己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本領。在講《工程力學》第一節課時利用多媒體編制了一段教學課件:介紹江陰長江大橋的結構和相關的力學原理。同學們看了非常感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能形象生動地表現現實和虛擬的世界,信息量大,呈現形式多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是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容量一定要適當,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分析思考時間。同時無關或關聯度不高的信息應少用或不用,重點要突出,表現的形式力求簡單明了,不能繁瑣,更不能花哨,避免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保證教育性、藝術性、科學性的有機統一,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中職課改中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永恒話題,只有不斷地通過研究與實踐,進行與時俱進的變革,才能不斷推動中職教育向縱深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