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指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關鍵詞:標準;高效課堂;教學情境
一、衡量高效課堂的主要標準是教師是否精心備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難點是否得當
這就要求教師要鉆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要預設上課要提問哪些問題,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同時要深挖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的設計要合理得當,能激勵學生學習。
二、高效課堂的主要標準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創設教學情境尤為重要。創設情境的標準應根據教學內容,根據實際選擇好的教學情境,為高效課堂創造良好的開端。比如我在講“圓”時,提問學生“車輪是什么形狀”,學生認為問題太簡單,很容易就回答是圓形,我又問“為什么造成圓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或方形的”,學生一聽就笑了,說三角形或方形的車輪就不能動了。這時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由此引導學生融入課堂之中,激勵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衡量高效課堂的主要標準是是否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時學生不能一味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主動地通過觀察操作、猜想、推理、驗證等數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尊重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應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題,讓學有能力的發揮自身的價值,又讓能力差的學生有成功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注重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到更重要的數學思想,當然對于個別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讓高效課堂得以延續。
作者簡介:姜艷,1979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四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