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召忠
摘 要: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需要樹立這樣幾個觀點:不能讓課件完全代替教師的板書;不能讓實物投影完全代替學生的板演;不能濫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而要把握好運用的時機。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 多媒體課件 運用時機
現代教育技術的恰當運用,對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輔助與促進作用,這在教育界已達成共識。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其功效?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這些都成為擺在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研究課題。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師要端正認識,樹立如下觀點。
一、不能讓課件完全代替教師的板書
隨著辦學條件的不斷完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步入尋常課堂,給教學帶來了活力,使課堂散發出現代氣息。然而,課堂應讓學生進行心靈對話、思維碰撞,它需要語言、文字、符號的共同參與,而這不僅僅是憑借現代教育技術所能達到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追求的效果是“錦上添花”,應杜絕的現象是“喧賓奪主”。教師如果能寫一手美觀的粉筆字,徒手畫出較標準的幾何圖形,既展現教師自身的素質與魅力,又能給學生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卻是使用多媒體課件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從另一角度來看,教師為了在課堂上節省時間,頻繁地高節奏地切換屏幕也會讓學生應接不暇,產生視覺疲勞,使學生注意力分散。而適時的粉筆板書,恰好能給學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機會,讓學生且看且想,克服了屏幕的頻繁切換帶來的“浮而不實”。因此,教師在充分發揮現代技術功效的同時,也應注意傳承傳統教學中有用的手段,使二者有效融合。
掌握一種常用的適合于自己的教學軟件的使用技術,已成為廣大教師自我發展的迫切需求。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幾何教學中,幾何畫板軟件就是一項功能較強大的教學工具,它可提供即時的操作環境,如果教師能熟練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現場添加輔助線,協助開展探究活動;若能再配上適時的板書,則可以促進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
二、不能讓實物投影完全代替學生的板演
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為了優化教學過程,在呈現教學內容的同時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情境,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發展和諧統一起來。為此,教師應切實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作用,克服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學生樂學、會學。但是,實物投影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板演。如,一位教師教學勾股定理復習課,在“試一試,你能行”這一組練習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如圖)在寬30cm、長50cm、高40cm的木箱中,如果在箱內的A處有一只昆蟲,它要在箱壁上爬行到B處,至少要爬多遠?教師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分析解答,自己則來回巡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進展情況。最后,結合幾位同學的正確解答,運用屏幕將學生畫圖、思考的過程呈現出來,讓全班同學學習、評價。用心審視這位教師的做法,便會發現此時在大多數同學還沒有找到解題的思路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將優等生解決問題的答案“和盤托出”,無疑是剝奪了中下等學生思考的機會。其實,這位教師應先安排兩三位中等層次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給全班同學展示或暴露他們或順利、或波折、或窘迫的思維歷程。教師則可結合幾位同學的板演,讓全班同學參與評價,通過適時地點撥、啟發,給其他能力薄弱學生以啟發。在對上臺板演的結果進行評議之后,再從不同層次學生中選擇一些典型的解答給予展示,組織評價與交流。這樣,既對解題思路進行細致剖析,又表現出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這樣的教學效果比那種“和盤托出”的做法要好得多。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實物投影生動形象、便捷直觀的特點,同時也不要忘記繼承傳統教學的精髓,將傳統的與現代的巧妙融合,進而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三、不能濫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而要把握好運用的時機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讓其泛濫于課堂,剝奪學生思考的機會。教師在課件設計中應給學生留下充裕的自由空間,否則會適得其反,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譬如,執教八年級新授課“函數的圖像”,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上課伊始,教師就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直接顯示函數y=x和y=x■的圖像,快捷迅速。但在接下來的“畫出函數y=x和y=x■的圖像”的練習中,學生卻茫然不知所措。此時教師才意識到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函數圖像,對畫法還較陌生;而剛才在畫函數的圖像時忽略了“描點法”的步驟,漏掉了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只是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一步到位地給出了圖像。于是,教師連忙在黑板上補充列表,然后指著大屏幕講解“描點”等畫法。但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函數圖像的意義理解得并不深刻。究其原因,就是教師雖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但對運用的時機與方式把握不當,在操作程序上出了差錯:過早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在對列表法的一般步驟尚不清晰的情況下,就過早地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屏幕上快速顯示函數圖像。這既不能促進學生對函數圖像的透徹理解,又不利于學生掌握函數圖像的畫法。
在函數圖像的教學中,對例題“畫函數y=x的圖像”,完全可以利用課前畫好坐標系的小黑板,規范地呈現列表、描點、連線、等步驟,讓學生在畫圖過程中體悟該函數的圖像是一條直線,這樣就為下面的難度較高的例題埋下伏筆:為什么y=x■的圖像不是一條直線呢?而在具體解決“畫函數y=x■的圖像”這一問題時,并不需要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在小黑板上畫圖,這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這一操作平臺,完成描點、連線這兩個步驟。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領略現代教育技術強大功能的同時,切實理解“平滑曲線”的含義,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要做到適時、適度、適量,恰到好處,“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才能讓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大展身手。
參考文獻:
[1]張文海等.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09(7).
[2]胡宜華.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