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高中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能力;策略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日漸更新與發展,僅僅教會學生教材上羅列好的知識點早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更好發展的需要,在這一背景下,發展其應用能力①就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以下,筆者將從“必要性”及“有效策略”兩個方面出發,集中對“高中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這一話題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的必要性
1.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實踐應用能力已成為高中數學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
現代社會需要的不再是單純會背書、重復教材理論知識的
“書呆子”,而是既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又能靈活運用到實踐活動中的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不僅僅是數學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保證學生日后能積極適應社會、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1.認識到數學與自身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是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的首要前提
只有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與自身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時,他們才會逐漸產生“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的強烈動機,而這種動機正是促使學生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進而鍛煉學生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內在驅動力。
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結合豐富的生活實例展開具體數學知識點的講解,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并在組建數學建模的基礎上應用數學的相關知識及方式方法實現問題的解決。如,在向學生講解“均值不等式”這一內容時,我首先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假設,某商場舉行打折促銷的優惠銷售活動,并制訂了如下三種降價方案:
甲方案:第一次在原價格的基礎上打7折,第二次則在打a
折的基礎上再打8折;
乙方案:第一次在原價格的基礎上打8折,第二次則在打8折的基礎上再打7折;
丙方案:兩次都在原價格的基礎上打(7+8)/2折。
作為一名顧客,你會選擇哪一種打折方案?
這樣從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場打折問題”導入,不僅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熟悉、親切的學習氛圍,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借助這一數學建模還使學生切實認識到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這都為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進而為有意識地發展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設置“實踐性”較強的課后作業,是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的關鍵所在
作業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檢驗自身實際水平的一種練習形式。因此,教師可以適當設置“實踐性”較強的課后作業,這也是發展高中生數學運用能力的有效突破口。
如,在學習“二元線性規劃”這部分內容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如下課后作業:
某工廠欲建造一個長方體無蓋貯水池,規劃中這個貯水池的容積為4800 m3,深度為3 m,如果池底每1 m2的造價為150元,池壁每1m2的造價為120元,怎樣設計才能使這個長方體無蓋貯水池擁有最低的總造價?可以小組為單位到大型工廠進行實地參觀與調查。
如此,借助這一課后作業就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完美地回歸到現實生活運用之中,既保證了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了“數學學有所用,學有所為”的樂趣所在,與此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得以運用數學的思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其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顯著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總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挖掘現實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元素,并將其靈活運用到數學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有用性,也才能使他們在這種積極情感態度的引導下真正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最終提高。
參考文獻:
王博.高中數學素養的發展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扎西措毛,女,1976年8月4日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民族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
方法。
·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