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軍 徐慶海
摘 要:由于中等職業教育具有實踐性、職業性、開放性的特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有效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也是保證中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工學結合,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機會進行生產一線和具體工作任務的實際操練,把所學知識用于生產實踐,又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再學習尋找解答得以提高,即“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
二、我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國家對技能人才培養高度重視,校企合作這種成功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愈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然而這種模式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合作雙方無力解決又不可回避的問題。
1.不對等性
目前,一部分企業對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輕培養,認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即使不通過校企合作也可以獲得技能人才,有
相當一部分企業將參與職業學校合作視為直接的損失。
2.風險性
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的約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代價的情況下隨意退出合作,給對方造成嚴重損失。
在現有體制和制度的框架下,合作的風險性貫穿于合作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增大了企業安全生產的工作難度,增加了安全隱患,易發生工傷事故和糾紛。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思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談到如何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時強調:“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結合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鼓勵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規劃制訂和專業課程設置
企業應主動向合作學校提供專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方向,按照產業標準和要求,及時向合作學校提供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工藝流程、操作規劃、成功案例等內容;合作學校既要服務于當前企業發展與企業人才需求,又要著眼于專業的長遠建設,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實用性和發展的長期性、前瞻性,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
2.制定和完善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制度
根據管理流程、作業文件、結合企業生產與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由專業導師、生活導師(輔導員)、企業導師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全程指導的“三導師”制。
3.完善職業學校和企業“雙向掛職”機制
要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頂崗,企業專家到職業學校兼教的“雙向掛職”制度。企業要主動接納職業學校老師參加崗位實踐,并派遣技術專家、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合作企業兼教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
4.積極開展技能和技術培訓
職業學校與企業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合作建立技術應用中心、建立教師社會服務的制度與政策,引導教師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建立在職員工長期培訓合作關系,不斷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素質,以適應和促進產品更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綜上所述,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新時期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它有利于提高企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推動人力資源、科技資源和創新資源向產業集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引導職業學校面向產業、企業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促進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
參考文獻:
[1]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
[2]錢明明.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的任務引領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08(2).
[3]龍德毅.天津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研究實踐[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12.
作者簡介:周立軍,男,1971年2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徐慶海,男,1977年9月出生,本科,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