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要為就業服務,專業要為職業服務,由此可知基礎課要為專業課服務。作為基礎課的《大學數學》和所教的專業要充分銜接,就要充分了解專業和認清數學方法及數學思想在相關專業中的應用。主要是粗略談談目前《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現狀和以模具專業為例,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改;模具專業
一、目前應用型本科《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
孫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指出:在我國現行高等教育體系中,研究型大學和高職(專科)院校的定位相對明確,而地方普通高校作為夾心層,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其中尤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為典型。因此,推動這類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普通本科和應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兩種類型,它們的關系應是平行發展的。應用本科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層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征。在培養規格上應用本科培養的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培養模式上應用本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另一方面應用本科與高職專科相比也有較大的不同。盡管高職都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人才,但應用本科出現以后,高職專科的具體培養目標和規格應當有所調整,與應用本科有所分工。高職專科主要培養一般企事業部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培養大量一線需要的技術人才。應用本科則主要培養技術密集產業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并擔負培養生產第一線需要的管理者、組織者以及職業學校的師資等任務。
然而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應用型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培養高職學生或普通本科生的模式中。例如,(1)在教學內容上要么是在高職高專的教學內容上題目難度增加一點,題量加多一點,要么就是在傳統普通本科的教學內容上題目難度減低一點,題量減少一點。而這樣的教學內容,不但不能吸引學生自主學習,也發揮不了大學數學在學生專業、職業中的作用。(2)在教學模式上,要么是類似如高職高專教學中的模仿做題,死記硬背解題步驟,要么就是類似如在普通本科生授課中的一樣,講解有關數學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方法得來的嚴謹證明過程。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導致學生要么覺得數學計算無聊,要么覺得數學證明無用。
二、怎樣進行應用型本科《大學數學》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所學有用,學以致用
1.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不同的教學改革
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專業為職業服務,基礎課與專業課相結合這也是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心聲。本人在開學的第一次課上布置的作業就是調查學生想在接下來的數學課上學些什么知識,大部分的學生都提到了“想學些跟專業有關的數學,想學些對工作有用的知識”。有些模具專業的學生在四個星期的實訓回來后說:“課堂上學的在實訓中一點都用不上,倒不如直接做學徒……”那么在大學數學課上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由于基礎課與專業課內容上的脫節,學生在學基礎課的時候,特別是面對一些暫時看不到用處的計算的時候,失去學習興趣,而在學專業課中面對有關數學的問題又失去信心,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應進行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比如,對于《微積分》課程的內容選取上,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著重指數函數、對數函數方面的講授,對于機電機械專業的學生應著重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方面的講授,對于計算機軟件方面專業的學生應著重學數學、做數學題、用數學過程中的思考與算法。而數學教師要能在不同專業的《大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相應的有效教學,即學生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那就要對所教專業的專業知識有所了解,甚至熟悉。如,對于模具專業的學生,本項目主要研究針對模具專業的大學數學課程如何進行課程設計,內容選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即面對這專業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到底講什么內容、講多少、怎么講,才能使得數學課不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和金錢,而是更有利于學生用數學的知識在解決專業的問題和利用數學中的思維、思想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在有限的大學時間里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潛力,使他們能成為更快速地適應職業、適應社會、對社會更有用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因此,我們就得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重新修訂課程設計和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組模具專業的專業教師和大學數學教師,圍繞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大學數學課程總體設計。同時,改革大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組織翻閱有關模具專業的各科教科書和參考資料,搜集該專業要考的職業技能證書及其相關備考資料,記錄當中出現的數學知識(如曲率、曲率半徑)和微積分思想,編寫適用于該專業的數學案例和教輔材料。
2.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數學思維,形成邏輯思考的能力
數學作為解決專業中某些數量或空間問題的工具故為重要,但從人的長遠角度看,數學的間接作用更為重要,這間接作用指的就是數學思維,邏輯思考能力。邏輯思考的能力不管它是不是與生俱有的,但很確定的一點是,它是可以被訓練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學習數學。數學解題會教你如何接近問題、學到如何抽絲剝繭地看出問題的關鍵、問出適切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等等。邏輯思考的能力比數學有用太多,例如,它對學新的語言、組織與計劃等也很有幫助。
教學中著重滲透數學思想,如怎樣用規則的東西去表示不規則的東西,然后如何控制好誤差,也即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工具去解決新的問題,在數學課中學的不是只為了做出題目,更值得學會的是解題前的一番思考,如面對著題目,怎樣抽絲剝繭地分析題目,從而套上已經在我們腦子里頭的方法。只有學會這樣地思考,才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解決在日后學習、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實際問題。能學以致用才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于學生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使數學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06).
作者簡介:李小琴,女,1981年7月出生,碩士,就職于廣東科技學院基礎部,研究方向:非線性泛函分析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