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提出具有兩難、沒有特定結論的案例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觀點,從而獲得認識和體驗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精心選編教學案例、豐富案例呈現形式、有效組織案例討論和深入淺出總結點評,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堂教學
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和體驗?教學方法改革無疑是教師必須邁出的一步,案例教學法因此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摸索和實踐。
一、精心選編教學案例
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基本素材,選編好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師選編的案例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1.針對性
首先,教學案例必須緊扣單元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教學重點突出,這樣才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通過案例,可以直觀地領悟到案例所反映的心理健康知識。其次,教學案例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且內容符合大學生對象群體,反映大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通過案例討論,學生能進行自我反思,提升個人在相似情境中的問題處理能力。
2.時代性和時效性
當代大學生屬于“90后”,他們生長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社會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教師要研究新時期大學生關注的熱點、興趣點,選擇的案例應該具有時代氣息,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才能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思考。如果教師引用的案例陳舊,即使案例是在大學生身上發生的真實故事,他們也會認為故事已經“out”(過時)了,說服力不強。
3.真實性
教師要善于從自身的生活經歷或者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搜集和挖掘案例,真實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共鳴。例如,在教學“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這一章內容時,許多教師都會使用“天堂與地獄”的案例,提問學生為什么“天堂的人很幸福,而地獄里的人卻不幸福?”回答是“天堂里的人互相幫助,而地獄里的人很自私”,從而得出“大學生只有互相幫助,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結論。該寓言故事的寓意無可厚非,但是寓言故事本身就是虛構的,不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真實故事,難以激發他們產生共鳴。如果教師能從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同學人際關系中搜集真實案例,并加以利用,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產生共鳴。
4.適合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是從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經過提煉以后,這些知識就變得抽象。例如,在對體育專業的學生教學中,可以舉一些體育比賽的案例,讓他們切實領悟到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對比賽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心理自我調節方法的積極主動性。
二、豐富案例呈現形式
教師所獲取的第一手案例資料,可能是文字、圖片、口頭、視頻等形式,也可能是生活中觀察到的。教師在確定這些資料成為教學案例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案例教學的呈現方式。案例的呈現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有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案例信息。
一方面,教師可根據案例的內容和主題,將文字、口頭案例轉變為角色表演、心理劇、現場模擬、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呈現,使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案例情境,激發感受和體驗,加深學生對案例的認識和理解,產生討論的心理趨向。
另一方面,案例情節可以分步驟進行呈現,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從案例主人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層層深入進行心理分析。對于案例的關鍵點或者爭議點,可以進行反復呈現。
三、有效組織案例討論
在欣賞案例之后,案例教學進入案例討論環節,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重點環節。
1.明確問題
教師針對案例提出問題,明確案例討論的內容和方向。教師按“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三步思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討論案例。“是什么”是指學生厘清案例主人公存在的心理問題是什么,有哪些行為表現;“為什么”是學生進行擴散思維,從學校、家庭、社會或個人因素等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成因;“怎么辦”是指提出心理調節方法的建議,包括人際關系改善、改變認知方式或者提供社會支持等。
2.分組討論
每個小組可以有4到6人不等,一般根據座位安排,前后搭
配。各小組成員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對案例的感受充分發表個人的見解。此環節要求每個成員都要發言,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相互尊重,避免出現“權威”現象,從而影響案例討論的質量。分組討論過程中,老師可以走動,檢查督促各小組的討論,也可以參與到某一小組的具體討論中。
3.小組總結
由小組領導者或組內成員總結本組的主要觀點,向其他小組進行匯報。通過小組總結,各小組可以了解到其他小組的討論情況,并發現其他小組具有不同的觀點,從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一步認識案例,對案例的體驗會更加深入。
四、深入淺出總結點評
總結點評是案例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案例教學的點睛之處。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對學生的案例分析、討論和交流等課堂表現情況進行肯定和鼓勵,激發和保護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對討論過程中學生所提出的不同觀點和看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問題,認識到每個觀點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之處。再次,教師要深入淺出點評案例,針對教學案例,能夠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指出問題的實質及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心理方法。教師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當作唯一真理強加給學生,而應該以共同探討的姿態、開放的胸懷,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
此外,教師還可以聯系日常生活中的相似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遷移,提高學生在遇到類似情境時的問題處理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JGA071。
參考文獻:
[1]周華,胡國良.談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05).
[2]劉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8).
[3]楊立紅.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中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1(76).
作者簡介:黃日健,男,壯族,本科,就職于百色學院教育科學系,講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