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的數學課堂講求情境化、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成為數學教學的熱門話題,于是課堂情境一個接一個,合作討論一茬接一茬,讓人眼花繚亂。為此,應在講求高效的同時,建構簡潔、有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簡潔;有效
簡潔的數學課堂是指課堂簡明扼要、充滿智慧和活力,努力讓課堂化繁為簡,以小見大,以少勝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師生和諧流暢地交流。縱觀當今的數學課堂,情境化、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成為熱門話題,于是乎課堂情境一個接一個,合作討論一茬接一茬,讓人眼花繚亂。課堂表面上熱鬧、生動,實效性卻不大,為此,建構簡潔、有效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返璞歸真就顯得十分必要。怎樣才能使數學課堂做到簡潔有效呢?筆者擷取三個教學案例試做說明。
案例一
“周志輝(化名)加油!”“鄒安琪(化名)加油!”陣陣加油聲從多媒體教室傳出,這是在干什么?上體育課嗎?不是。這是四(5)班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律》中的一個教學情景,上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兩組算式,算式如下:
(33+40)+60 33+(40+60)
(98+8)+2 98+(8+2)
(895+200)+800 895+(200+800)
(681+50)+150 681+(50+150)
讓學生分男女兩隊進行比賽,課堂上學生熱情驟起,各自為自己的隊伍加油,結果女隊贏了,女學生個個神采飛揚,發出陣陣“耶”的聲音,男學生則一片唏噓聲,這時我看到幾個男學生欲言又止的樣子,就問:“男同學還有什么話要說嗎?”或許實在是忍不住了,我的話剛說完,周陳新(化名)一下就站起來,說道:“我有意見,因為女隊的算式更好計算,括號中的得數剛好湊成了整十、整百、整千數,而我們男隊的算式則要用筆算才能算出來,速度更慢,結果肯定會輸,老師安排的比賽不公平,明顯偏向女學生,我們不服。”在周陳新的影響下,男學生一呼就應,紛紛表示有意見,男學生的反應在我的預設之中,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兩組算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出異同點,并談談自己的發現,這時,加法結合律呼之欲出,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并通過比賽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加法結合律在計算過程中的簡便作用。這節課沒有運用現代教學設備,只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情境的創設簡潔有效,引導學生直奔主題,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教學環節簡單真實,卻也扎實有效。
案例二
“同學們,下面我來考考你們,今天是哪一年的幾月幾日?”一上課,我開門見山地問道,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后,用彩色粉筆標出“年、月、日”三個字,這時有學生問:“老師,這是干什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看著學生一臉的疑惑,我笑著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已經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識,能告訴我嗎?”學生一一說開了……“剛才是老師考你們,下面你們來考我,好嗎?”一聽有機會考老師,學生頓時興奮起來,我接著說:“你們隨便說一個年份,我都能判斷出是平年還是閏年,信不信?試試吧!”幾個學生擺出一副一定要考倒老師的樣子,分別報了一些不同的年份,可看到老師對結果脫口而出,很是好奇,老師是怎么知道結果的呢?“同學們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嗎?”“想!”趁著最佳時機學習新知,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時,經過學生的小組討論和主動探索,認識了計算器并掌握了它的操作方法,我說:“下面同學們一起來跟老師比賽,看看誰算得又快又對,好不好?”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教師一聲令下,馬上就眼疾手快地操作起來,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一片“嘀嘀”聲,別看學生年紀小,又剛學會使用計算器,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加上又是跟老師比賽,那股勁別提有多大啦!有些學生的操作速度和正確率,還真是讓我驚嘆。
案例三
咦!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時而看看書,時而抓抓腦袋,時而會心一笑,馬上沙沙地做起筆記來,這是學生在自學《角》的內容。開學初,我患了重感冒,頭疼,咽喉發炎,疼痛難忍,無法說話,望著學生渴望求知的眼神,我不忍離開課堂,就安排學生自學并進行匯報。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1)直線、射線是怎樣得來的?(2)線段、射線、直線的異同點是什么?(3)什么叫做兩點間的距離?(4)角是怎樣組成的?畫角時應注意什么?(5)在生活中找出直線、射線、角的應用。看了教師出示的問題,無須教師多講一個字,學生就自覺地學習起來。十幾分鐘后,學生一一匯報自己的學習效果和體會。這節課是我最難忘的一堂課,學生的自覺主動和善解人意讓我感動,后來我曾開玩笑說:“精彩源于重感冒。”也由此更加深了對學生的了解和對課堂教學的新認識。
縱觀新課程改革的數學課堂,經常看到學生“小臉發紅、小眼發紅、小手直舉、小口直開”的現象,活躍氣氛成為一堂優秀課的標志,可熱鬧的課堂并不是真正的活躍,靜靜的課堂也有活躍的思維,靜能生慧嘛,還課堂一份安靜,多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空間,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智慧之旅。
參考文獻:
瞿德軍.立足簡約,追求有效[J].新課程學習:下,2011(09).
作者簡介:吳紅金,男,1970年4月生,大專,小學高級教師,中心小學校長,擅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多篇論文榮獲國家級、省級獎,主持國家級、市級課題多個并已結題,2012年12月被評為江西省贛州市第五批小學數學科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