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勝會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農村中學,尤其是九年級學生,英語成績呈現兩個極端,差異非常大。本文通過探究“兩極分化”成因,找出一條縮小學優生與學困生在成績方面差距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兩極分化 學習態度 分層教學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可以繼續保持優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循環。而另一部分同學隨著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一步步地落后掉隊。優等生越學越好,學困生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
一、轉變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兩極分化的意義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知識難度的不斷增加,基礎好的學生因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成績一直優異,形成良性發展。反之,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失自信心,成績下滑,逐漸脫離隊伍。優等生越學越好,學困生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了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九年級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形成原因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英語學習起步晚,尤其是牛津教材的使用,詞匯量大,涉及面廣,兩極分化現象在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學期不是很明顯,但到了八年級下學期,問題就開始嚴重起來,最令人頭痛的屬九年級的兩極分化。根據對我校九年級學生的調查情況發現:完全能跟上的只有30%~35%,兩極分化嚴重,還有15%~20%的學生,幾乎什么都不會,給畢業班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究其原因,具體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部分學生七八年級基礎差,甚至初中之前就有兩極分化的端倪。有的學生已經形成穩定的英語學習興趣,基礎好,熱情高;有的學生只是接觸過英語,會說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有的學生連字母也認不全。
2.學習興趣是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主要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這門功課感興趣,就拼命學、愛學、樂學,否則就厭倦,對其沒有一點興趣,最終偏科。
3.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4.家庭環境因素。
三、兩極分化的應對措施
通過激勵、表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個別輔導、分層教學,教法多樣化,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由此,縮小兩極分化是能夠做到的。以下是針對兩極分化的具體措施: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關系。
對學生要有愛心,關注、關心、關愛學生,以此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對他們人格的尊重,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動力,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英語轉變成積極學習英語。這樣對學生而言收益是無窮的,他們充滿了自信,具有昂揚的斗志。老師多一份愛心,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就更近一步。所以無論在何處,師生之間都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2.定期、定時、定點、定內容進行個別輔導。
以學期為單位,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針對優等生、后進生強化所學內容,逐題進行講解,優等生以拓展知識為主,后進生以基礎題、語法知識為主,最終達到均衡發展。
3.分層教學。
對于優等生給予學法指導就可以;對于中等生給予他們鼓勵并經常面批他們的練習、作業,有錯誤要求他們當面訂正;對于后進生要多鼓勵,單獨輔導,布置一些基礎性的練習,調動其積極性,改變其態度,從不想學到想學,縮小兩極分化。例如對優等生提出高要求,不僅要掌握所學知識,還要拓寬知識面,通過閱讀等實現不斷提高,中等生要熟練掌握書本所學知識,后進生必須掌握基礎知識,簡單題會做。
4.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以最高的熱情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讓其學得輕松加愉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還可以促進他們智力的提高,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平時的學習中、測試或競賽中,有了一點小成績,要及時地給予鼓勵與表揚,不放棄不拋棄,處處給他們成功的機會,時時關注他們的進步,以成功促興趣,以興趣促成功,就一定能縮小兩極分化,從而提高畢業班教學質量。
總之,初中階段的九年級是畢業班年級,縮小其兩極分化尤其重要。教師要使用各種應對措施,預防兩極分化,提高整體成績,在這過程中,我們要齊心協力,充分調動全體九年級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激勵學生,分層次設立目標,增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有重拾成功的喜悅,相信這樣一定能扭轉兩極分化的困境,最終實現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奎.談談英語教學中的補差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