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摘 要:選取某幼兒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該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及其特點,進而分析影響該幼兒教師形成這種教育觀念的各種因素,在此基礎上,剖析成因,得出相應結論,為其他同類地區提供借鑒。
關鍵詞:個案研究;教育觀念;民族地區
本文通過選取新疆阿克蘇市的一名幼兒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個案的方式研究該教師的教育觀念,分析形成幼兒教師這種教育觀念的因素,在此基礎上為其他同類地區提供借鑒。
一、該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主要特點
1.多年教學工作,積累了有效的實踐經驗
多年的教學工作,s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對兒童的認識和態度也更為科學和正確。從觀察訪談中,不難發現,s教師在幼兒生活中、在語言教學中都能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并能實施有效的引導和組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不同民族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2.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使s教師深深地體會到,與幼兒的相處越融洽,教育效果越好,因而,她非常認同與幼兒建立很好的朋友關系,并意識到尊重幼兒的重要性,在與幼兒的接觸中,s教師能很好地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在幼兒需要的時候,能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
二、影響幼兒教師教育觀念形成的因素
1.個人的經驗與學習
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認識兒童,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發展水平的感性認識,使得教師在工作中具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夠帶好幼兒。
2.幼兒與教師之間及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
教師的教育觀念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和評價性,一般認為,與知識相比,觀念具有明顯的情感參與和主觀判斷,而在師幼交往中,兒童自身并不是被動的存在,他們會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影響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
教師之間的觀念沖突與交流是影響s教師教育觀念的又一因素,老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難以接受新的教育觀念,如在對幼兒的尊重、對幼兒個性的培養上、在能否給幼兒很大探索空間的問題上。都存在沖突,這種沖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s教師教育觀念的形成。
3.維族家長的觀念
很多維族家庭受主流文化的影響,非常支持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學校教育,一面希望子女入園學習,一面又擔心子女在園受欺負,這種矛盾的心理使得一些維族家長不放心子女在園生活,擔心教師忽略自己的孩子,而對于這類家長,教師很難去溝通,教育的實施是相互的,維族家長的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
三、思考
提高和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民族地區,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下,更是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通過對s老師的教育觀念進行個案研究,對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形成有以下幾點看法:
1.幼兒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與有效多樣的職后培訓密切結合
教師的個體教育觀念不是一經形成就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著,它有著與生俱來的自我更新性,而教師的在職培訓對教師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民族地區,還應加大對幼兒教師語言和民族文化的培訓,鼓勵幼兒教師通過自考、繼續教育等形式不斷深造等。
2.促進民族地區幼兒教師與少數民族幼兒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家園共育質量
幼兒園要順利實現教育目標,就必須主動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對于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漢族教師來說,由于民族差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之間更需要相互的理解和溝通,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做到家園之間密切配合。為此,教師應該加強與少數民族幼兒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家園共育質量,形成合力作用于幼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關注民族幼兒的特點,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對于班里的少數民族幼兒,尤其是初學漢語的少數民族幼兒,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在關心他、鼓勵他、支持他,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同,這樣能夠增強幼兒的自尊和自信。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少數民族幼兒的漢語語言能力。如,和幼兒唱漢語兒歌,尤其是那些歌詞重復、音樂歡快、伴隨肢體動作的兒歌對孩子來說不僅有趣,而且容易掌握;玩一些簡單有趣的語言游戲,讓班上比較活躍的幼兒與少數民族幼兒一起玩,促進和帶動少數民族幼兒更快地融入集體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魏宏聚.柯南迪寧實踐性知識觀中的“教師喻像”內涵詮釋[J].教師教育研究,2006(5).
[2]郝安利.幼兒教師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關系之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