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暉琴
摘 要:本文闡述了數學素養的內涵,并根據教學經驗提出了從培養學員不懼艱難的精神,重視學員問題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員自身的典范作用,將軍事案例運用到教學中以及將數學建模有效融入課堂幾方面提高數學素養的做法。
關鍵詞:數學素養;數學意識;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35-01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有學員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數學有用嗎?我常常這樣回答:購物和炒股雖然用不到極限積分導數這樣的概念,但學數學的用處不在于此,學數學的目的在于培養你的數學素養,那么什么是數學素養呢?
一、數學素養的內涵
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曾對數學素養做出如下定義:數學素養是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并理解數學對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地運用數學[1]。
我個人的理解是:數學素養是一種文化素養,也是一種數學品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素養主要包括如下四個方面:數學意識;數學語言;數學技能;數學思維[2]。
二、數學教學中數學素養的培養
數學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學習和實踐中培養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軍校的學員大多數來自于部隊,脫離書本至少兩年以上,因此他們數學素養的形成有一個斷開的階段,而且他們學習的時間要遠遠少于地方的大學生,因此在數學素養的培養上有別于其他地方院,作為一名軍校教員,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員的數學素養,有一定的心得體會:
1、圍繞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員不懼困難的精神。告誡學員學數學的目的不在于解決了多少個問題,而在于培養在遇到新問題有沒有把它轉化為已解決的問題的能力。
2、重視學員問題意識的培養。問題是數學的核心,數學素養也就體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問題的數學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這一過程開展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員抓住主要問題,用簡潔的數學語言表述問題;要充分展現問題的數學背景知識,將問題的困惑展現在學員面前。例如在講解級數時,就可以提出芝諾的困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員充分地將新問題與易學的舊知識進行類比和聯想,這樣就培養了學員有意識的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維能力。
3、充分發揮教員自身的典范作用。數學教員一般都具備深厚的數學素養,因此教員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將自身的數學素養內化為學員的數學素養。這種內化尤其體現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因為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數學思維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教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而對于學員來說,在數學知識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兩者之間缺少一個橋梁,而教員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學員架起這座橋梁,因此,教員要把問題層層剝開,猶如剝繭抽絲,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完全展現在學員面前,而不能把這個過程演變成教員展現個人能力的表演,而把學員變成觀眾,在教員的典范下學員的數學素養必然會得到提高。
4、將軍事案例運用到教學中。相比于地方大學的學生,軍校學員更為熟悉軍事運用,在教學中恰當設置教學情境,讓他們體會到數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而存在于他們日常的生活和訓練中。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微分時,可將狙擊槍的密位調準納入課堂;在講解函數的最值時,可以將搶險救災時如何設計路線才能保障救援部隊以更快的速度或更短的時間到達救災現場引進教學中;還可以根據學員的專業,自行設計案例,譬如說兩船的會與問題。
5、將數學建模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員的應用實踐能力。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數學建模問題,創設出將數學建模思想與思維訓練于一體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教學方式變為引導,學員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比如說,在講解導數的時候,可適當引入美國大學建模比賽中的污染問題。
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只是作者的一些觀點和做法。
參考文獻:
[1] OECD.measuring Study Knowledge and Skills.A New Framework for Assesment,http://www、pisa、oecd、org/pages/,2003.10.16
[2] 杜其奎.寧連華.周興和.淺談數學與數學素質[J].中國大學數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