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君
摘 要: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高低的標志之一。幫助學生建立、發展數感也成了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數感呢?本文將對數感培養的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數感;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221-01
什么是數感?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意識,是人對數與運算的一般理解,這種理解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和為解決復雜的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高低的標志之一。正因為如此,發展學生的數感,成了數學課程的目標之一,當然幫助學生建立、發展數感也成了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一、注重生活聯系,豐富現實素材,建立數感。
建立和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生活問題與數量建立起聯系。數感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發現,主動去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就存在于周圍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釋現實中的數學現象,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樣在習得知識的同時,還能發展學生多種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例如,教學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時,對“1個整體”應多提供學生生活實際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塊餅、一個圓、一張長方形的紙、一條線段……;到市場去看看、稱稱、估估各類蔬菜、肉類的重量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啟蒙數感,還能培養學生“親近數學”的行為,使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二、重視估算,注重方法,形成數感。
經常為學生提供估計事物的數量和運算的結果,用不同的方式檢驗同一個計算的結果,學會并逐步形成習慣,形成對不同運算結果的感知。在估計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一個對數及其運算結果的猜測、判斷、推理的過程。如,在認識在大數目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體驗。讓學生說出見到的比較大的數的情境,估計一個操場大約有多少人,一個劇院大約容納多少人。如果一個班40人,30個班是一所學校,一萬人是多少個班?多少所學校?再如教學長度單位后,可設計一些本身蘊涵著估算價值的實例讓學生練習。如:一根跳繩長約( );操場上跑道長約( );一支鉛筆長15( )等。這樣一些具體的,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數和量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在頭腦中會有一個具體的參照物。
三、提供實踐、體驗、交流的機會,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感的培養和發展,更離不開實踐活動。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簡單的實踐活動如操作、觀察、猜測、交流等對他們來說是充滿吸引力的,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活動中應更多為學生設計有趣的實踐活動。這樣,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交流,包括個體與自身的交流,即知識與方法的內化、反思的過程,可以借助數學小日記的形式;還包括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促進思維與方法的提升與優化,一般可以借助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從他人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四、挖掘教材資源,發揮習題價值,練習中鞏固數感。
新教材中有許多可以進行數感訓練的題型和題目,關鍵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地把握和實施,運用比較科學的和能凸現數感訓練的方法,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不僅學會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的數感得以發展和提高。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培養,都必須以學生的數學知識積累為前提。知識轉化為能力,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完成這一過程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練習,而數感就是理解與練習程度的指標。數學基礎知識始終在智能發展過程中起著奠基和主導作用,沒有知識,就無法形成數感;反之,數感越健全,知識也就越扎實,而且知識更易活化。因此,課堂教學應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擴張和加深練習內容,通過科學選題,必要的訓練作用于學生。因為,必要的科學性練習是學生形成數感的重要途徑。比如,在講授分數應用題后,設計如下一組題:
(1)女生比男生人數的2/3多3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
(2)女生比男生人數的2/3多3人,女生有23人,男生有多少人?
(3)女生比男生人數的2/3多3人,男女生共53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這一組題目,看上去很相似,但題目的做法卻發生了變化,必須仔細思考才能解答,這對訓練學生良好的數感大有裨益。經常將相同、相似和相異的數學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細心地比比、看看、想想,領悟其中的聯系與差別,在比較中可以強化感知性、感應性,加深對易混知識的辨別程度。
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在平時有意識、有目的、科學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數感培養,學生的數感是可以發展的。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數量及數量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