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江
如何更好地進行英語分層教學活動的調查報告
張國江
【摘要】在分層教學活動中,A層學生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既要積極發言也要負責帶動學生,既要精通知識,也要懂得如何傳授知識。作者通過調查研究,更好地了解了學生對英語分層教學的認識和看法以及意見,并進行了全面地回顧和深刻地反思,制定了分層教學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分層教學;分層策略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組,再根據分組情況在班級教學中制定相應的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要力求教學過程層次化,作業布置層次化,效果評價層次化(謝明茹2007)。通過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并且使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學得好,差等生跟得上,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
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學資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通過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從而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的發展①。
分層教學打破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單一教學模式,克服了教學中出現的諸多難題,符合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使英語教學有了實質性的提高。
廊坊市第六中學903班全體學生
談心法、比較法、觀察法、問卷答題法
2014年2月20日至2014年6月15日
903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好、中、差各占1/3。一部分學生由于小學的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以至于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沒有信心。基礎差的學生由于跟不上中學的英語課堂教學節奏,經常開小差,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甚至擾亂課堂秩序。中等生能夠聽得懂課堂內容,但是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后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對于作業,往往是應付了事。
(一)分組策略
每班分幾個小組(組由班級人數來決定),小組人數相對固定,每組包括6個學生,這6個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層,分別為好、中、差。
A層的學生要求有扎實的英語功底,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B層的學生要求有一定的基礎,但聽、說、讀、寫等方面略有困難。
C層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不喜歡英語,基本喪失信心。
(二)備課策略
對學生按以上要求進行分組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分層備課,在備課過程中分別對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目標要求,力爭都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全員參與,并能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問題的提出一定要精準且目的性強,收效要好。
(三)授課策略
分層授課是關鍵,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在同一個教室、同一節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例如,基礎差的學生過單詞關,中等學生過句子關,優等學生過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關。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和發言的機會,在小組討論活動中,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教學目標展示出來。總之,要提問分層、活動分層、作業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也要分層,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通過近半學期的實踐和調查,分層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體現在:
C層學生找到了自信心,上課敢于發言,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B層學生在A層學生的幫助下基礎知識得到了鞏固,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所提升。
A層學生效果最為明顯,因為在分層教學活動中,他們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既要積極發言還要負責帶動,既要精通知識,還要懂得如何傳授知識,所以,他們的態度是最積極的,能發現自我價值的存在。為了不讓學生感到不公平,在分層活動中,重點體現中等生和差生的簡單活動,讓他們找到自信,通過訪問與調查發現,學生對分層教學活動都很滿意。
引用文獻
謝明茹.2007.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1(3):50.
作者信息:065000,河北廊坊,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學
zhangguojiang76@163.com
學習策略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