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一種藝術,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創新思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講學,主動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營造積極探索的課堂氛圍,從而使新課改行之有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改;思考
一、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新模式,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復習舊知—傳授新知—鞏固新知。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與課程相關的知識、信息、問題都是由教師提供,不是由學生自己獲取,課后作業、練習基本也是由教師劃定范圍,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狀態,自主學習能力發揮有限。課程改革后進行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教學實驗”,以“主體參與”為突破口,設計了教與學的四自式框架與小組學習的合作學習課堂結構新形式:自看課本—自想問題—小組學習—自練習題—自我小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實現學習優秀的學生帶動學習困難的學生,充分發揮全組人的積極性,共同學習和進步。合作小組學習不是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自主學習也不等于自己學習,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都要學會傾聽,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發現問題的實質所在,引導學生動起來,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從而給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而且還將學生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這種合作學習方式還能將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提問題、發現問題及合作的能力就會逐步形成。
二、讓數學學習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也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全神貫注地深入學習,才會主動地發現并解決問題。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互關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及任何一個活動場所都應作為數學學習的課堂,并且它的內容是現實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這樣的學習能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從而引發其產生進取心,最終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
三、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推動班級教學
班級上的每個學生由于智力上的差異、家庭環境和其他原因,學習方法、學習熱情、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中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各種不同情況,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區別對待。所謂共同要求,就是幾年級的學生就要把幾年級最基本的內容學會。所謂區別對待是指為了滿足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程序,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密切關注他們在獲得知識、形成基本學習技能的過程,注意引導他們通過操作、觀察、猜測、思考獲得感性經驗。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著學生的成長一步步地推進,基于對不同學生能力水平、知識水平、認識水平的了解,教學方法運用要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所提問題難易相結合,對孩子給予“跳一跳,夠得著”的教育引導,而對怎么跳也夠不著的學生,不要心急,教師應該耐心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當學生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并做好了準備時,再進行下一步教學。在小學生學習成長期教師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冷言冷語地批評,愛心加上耐心是對學困生最好的教育方法。
四、應用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形式
數學相對于語文、音樂和英語等學科來說,教學手段相對單調,教具也相對較少,因此學起來枯燥無味,對學生吸引力相對較小。應用現代化信息手段的多媒體教學,將難點問題簡單形象化,抽象問題具體化,為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一片生機。現代信息技術為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提供了技術保障,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節奏,擴大教學規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的方便、快捷等優勢,能夠把常規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利用網絡等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可以對數學難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去探索一些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問題。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既要求老師有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更要求老師要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實際靈活多變。通過實施多媒體情境化教學,爭取做到以教促學,和共同參與探討。教師在逐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構建適合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新型教學環境,通過多媒體等教輔器材的使用,實施“數”與“形”的有效轉化,把數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融。
作者簡介:陳會蘭,1962年11月27日出生,女,籍貫:甘肅省高臺縣,現職稱:小學高級教師,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