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珍
摘要: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種體現。是指根據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后天培養,以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來進行分層,讓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教學,使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分層教學 初中教學 針對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若一味的按照一個教學方式來籠統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種教學方法自然是落后、無效的。想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成效,就需要滿足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需要。也就是這里所說的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種體現。是指根據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后天培養,以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來進行分層次的教學。
一、分層教學對初中教學的好處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教學,使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對于數學這一門很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于數學,有的學生只需要老師稍稍一點就懂了,有些學生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才得以理解。對于班上這種差距的存在,老師若一味的只是按照教材來按部就班的教學,就會使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無法汲取更多的知識,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又消化不了。這樣就很不利于班上的教學了。為了緩解這種現象,就需要使用分層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使學生們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分層教學讓學生倍受鼓舞,超越自我
分層教學,它克服了飽受指責的“快慢班”教學弊病,為程度差的學生開拓了一個積極的世界。與“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學生備受打擊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層教學讓這群學生備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勵他們張揚個性、超越自我。對他們來說,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獲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強、創造品格的培養等,遠比考試成績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貴。也能讓他們受益終生。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也是好處多多的,他們不但能夠去探索更深奧的問題,也能夠在同時與能力較差的同學一起鞏固基礎,也能培養他們對同學互幫互助的精神。能力較差的同學也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學習的同時,積極追趕那些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如何在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
1.班內分層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學生的差異,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階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注意:在進行分層時教師要與學生和家長做好充分的交流,也一定要征求他們的意愿,因為這在讓他們更自主的進行學習時,也培養了他們對自己學習能力的判斷能力。
2.班內教學中課堂上的分層教學方法
①預習。在預習階段,教師應該盡量的把知識講的詳細再詳細,因為此時的知識都是最基礎的,所有人都必須掌握的,這也是讓分類在較差累的學生能夠消化并打牢基礎的辦法。
②復習。在復習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來為學生們布置復習作業,比如: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就可以適當的布置一些難點的附加題,通過所講的知識去延伸解題,學習能力中等的就通過基礎題舉一反三,來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應該讓他們反復練習基礎題,加強他們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3.針對個人情況分層布置作業
針對最低層次的學生布置基礎性的作業,而中層學生和最高層次的學生則布置一定的提高作業。最低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后會獲取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后兩種學生不應只滿足于對基本題的完成,而應再完成有拓展性的題目,促進他們能力的提高。作業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相互抄作業,也能對各層次學生有相應的激勵。
4.建立分層式的教學評價機制
建立分層式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分層教學中也非常重要,這也是人性化教學過程的一種直觀體現。教師如果簡單的用同一種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這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學評價也很難對于實際教學過程帶來輔助。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水平給予學生更多有針對性的評價內容,要對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采取分層式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為真實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這也是更為公平合理的教學評價模式。
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層面的學生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處于C層的學生由于對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因此,教師在評價時應當多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數學的自信心;對于B層的學生,則可以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成績好的A層學生,采取競爭評價往往更為合適,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分層式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模式才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對于每一個層面的學生做出公正客觀的教學評定,這也是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鼓勵,為學生指明努力方向的一種評價模式。
四、分層教學實施帶來的反思
通過準確制訂劃分標準,恰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結合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面貌煥然一新。通過教學實踐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以前不喜歡討論問題的學生或者是那些礙于“面子”而不參加討論的學生也都積極地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使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務,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好好完成。通過期末測試和平時測驗,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扎實的鞏固,而優等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些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其數學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層次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新的操作難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實踐中探討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