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華
摘要:分層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應用于小學高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顯示了巨大的優(yōu)越性。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對同一班級的學生編組分層。在學生編組分層的基礎上,教師要有針對性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評估測試分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公平合理的個性化發(fā)展與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小學數(shù)學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理念。每個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盡相同。在小學里,學生大多數(shù)時候接受的是統(tǒng)一化的教學,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難度,這樣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同學來說,可能會覺得學得太慢、太淺,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同學來說,又會覺得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在小學的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所以,采取分層教學手段非常必要。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和必要性
所謂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層次,然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常也叫做能力教學或分組教學。在小學高年級中,數(shù)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比如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鉆研數(shù)學的興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那么,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一定層面上能解決高年級數(shù)學老師面臨的這些問題。有些人片面的認為,分層教學,是一種歧視差生的教學手段,不應該提倡。筆者認為,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分層教學,不存在任何歧視,反而是為了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為了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采取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F(xiàn)在很多學校都在推廣分層教學。通過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對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確實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我們倡導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人分三六九等,學生也是如此。由于每個學生的天資、基礎、成長環(huán)境等等的差異,造成學生的領悟能力、理解能力也分成了三六九等。對于天資聰穎的學生來說,一節(jié)課的內容并不難,而對于稍顯愚笨的學生來說,很多問題理解起來并不是十分容易,則需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放慢速度。然而,教材的制定和教學目標的制訂都是只針對大部分中等學生,對于上等和下等的兩個極端并沒有確切體現(xiàn),這需要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仔細觀察每一名學生的表現(xiàn),將他們分門別類,當然,這個過程教師要在暗中進行,以免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二、學生編組分層
學生編組分層就是在保持原來班級不變的前提之下,根據(jù)學生數(shù)學學科學習的情況、原先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興趣的不同,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使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實現(xiàn)互幫互助,實現(xiàn)共同進步。在對學生的編組過程中,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學習成績好、學習能力強、悟性高的學生屬于高層;學習成績中等、學習能力一般、學習刻苦的學生屬于中層;學習成績差、學習能力弱、厭學的學生屬于低層。然后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分組編排,可以是高層學生和低層學生交叉編排、各個層次的學生集中編排,學生自行選擇所在分層,以便于同學之間相互輔導和幫助學習。編組分層時,可事先征得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或是老師自行進行編組,甚至不告訴本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數(shù)學分層次教學實踐之后,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shù)膶Ψ纸M進行調整,做到不同分組之間人員有流動,引入符合實際的競爭機制。
三、分層次提出教學要求
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所有的學生提統(tǒng)一的要求,因為這個統(tǒng)一的要求對某些學生來說,可能怎么也達不到,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又太容易。所以,對于每一位學生應該根據(jù)他們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踐表明,能夠通過自己的自學完成學校的基本教學目標的學生人數(shù)占到30%,而通過課堂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人數(shù)占到60%,而剩下的10%則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提出教學要求時,既不能按照最高要求來,也不適宜使用最低要求,而是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對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在作業(yè)和檢測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比如,同樣一張試卷,我們可以要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完成整張試卷的全部內容,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是否完成最后的附加題則不作要求。
四、評估測試分層
評估測試分層是分層教學中很關鍵的一部分,也是衡量分層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分層評估,可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jù)進步和提高的大小來檢驗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發(fā)揮考試的激勵作用,幫助各層次的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力。在考查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設定不同的題目,如低層次的學生做基本大綱題,中層次的學生加試綜合題,高層次的學生再加試提高題,讓各組學生在考查中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如教師在讓學生練習“比例的應用”的時候,可以將題目設置的有層次性。基礎題:光明服裝廠4天加工衣服160套,照這樣計算,生產360套服裝,需要多少天?中等題:一個三角形3條邊的比是2∶4∶5,最長的邊比最短的邊長6厘米,求三角形的周長。提高題:甲乙兩輛汽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40千米,當兩車在途中相遇時,甲車行的路程與乙車行的路程比是8:7,相遇后,兩車立即返回各自的出發(fā)點,這時甲車把速度提高25%,乙車速度不變,當甲車返回A地時,乙車距B地還有6/5小時的路程。問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師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而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揚長避短。短板效應告訴我們,一個群體的力量并不在于最強的個體,而在于最弱的那個個體,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分層教學收獲顯著,只要教師持之以恒,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定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艷平.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分層教學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4,(02).
[2]葉靜.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分層作業(yè)設計[J].小學科學(教師),2014,(07).
[3]周麗娜.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分層作業(yè)實施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