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范清
【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實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果,新課程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 ?高效課堂 ? ?教學方法
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數學新教材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新教材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和應用,使教材具有“親和力”。新型的課堂教學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是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實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果,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讓學生自主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提高數學課堂效率。那么,怎樣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營造“樂學、趣學”的思維環境。創設良好的問題環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的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結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虛擬實驗室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讓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探索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使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二、精心設計新課引入,提高課堂效率
好的課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量充分發揮到最大值,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設計《函數的奇偶性》時,我先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美麗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體、汽車的車標、京劇的臉譜…… 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提出數學中哪些函數的圖象具有對稱性,為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如設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這節課時,開始模擬“幸運52”現場,讓學生猜某種商品價格,學生積極表現,既體會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滲透了二分法的思想,培養了數學思維。在“課堂引入”這一環節,要新穎,能較大程度吸引學生,并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此過程要多提問,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使學生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是“對不對?”“是不是?”的無效提問,做到使學生學有思考、學有收獲、學有提高。
三、重新審視基礎知識,注重基本技能訓練
1.強化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學中應強調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數、空間觀念、運算、數形結合、向量、導數、統計、隨機觀念、算法等)要貫穿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數學高度抽象的特點,注重體現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
2.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對學好數學非常重要。在高中數學課程中,要重視運算、作圖、推理、處理數據以及科學計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訓練,但應注意避免過于繁雜和技巧性過程的訓練。
3.突破重點,化解難點。為了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如教學《橢圓》這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是橢圓方程的化簡。教師可以從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談到圓的直觀圖、陽光下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讓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為了強化學生對橢圓定義的理解,教師事先準備好一根細線及兩根釘子,在給出橢圓在數學上的嚴格定義之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小于細線的長度),再讓兩名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畫好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細線的長度),然后再請剛才兩名學生按同樣的要求作圖。學生通過觀察兩次作圖的過程,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橢圓的嚴格的定義,這樣學生對這一概念就會有深刻的了解。
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授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
2.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獲取上下功夫,對于探究結果中的偏差,要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獲得解釋,進以充分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在獲得知識方面,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從“給予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
3.倡導個性化的學習。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猜測、操作、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4.關注每一位學生。要追求學習效果,首先得關愛我們的學生,對班里的優等生要嚴愛,對差等生要溺愛,對中等學生要偏愛,只有讓學生感受課堂的溫暖,教學才有可能有效果。
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效率,對于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新課程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充分“動”起來,我們的課堂才能“活”起來,數學課堂教學才會有聲有色,新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