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連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更新,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然而,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將對高中數學文化的涵義以及特點進行闡述,并針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缺失的表現進行深刻分析,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促進學生進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數學文化;改善策略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人物,需要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注重數學文化的傳播。要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欲,勤于動腦,善于思考,做到主動探索和發現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不應該只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數學文化的涵義及特點
1.數學文化的涵義
數學文化主要是指在思考數學、研究數學以及不斷發展數學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文化現象的各種形式,從文化的方向來觀察數學、研究數學,盡可能地實現數學中的文化價值。數學文化包括像數學專業術語、數學思維、數學方法以及數學發展歷程等。雖然數學文化不是應試教育需要掌握的知識,卻有其傳播的一定價值。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還能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運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對學生進行相關數學文化的講授,不僅易于理解數學相關內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數學方面的素養。
2.數學文化的特點
數學文化主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可塑造性,另一個是具有統一性。可塑造性主要指的是數學文化的可塑性。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講授一般都是通過數學教材或者口述方式進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就是通過相關的數學方面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數學文化大范圍的滲透,加深學生的理解。而數學文化的統一性是指數學文化具有專門的數學語言,對數學問題以及數學情境的表達更加準確,能夠清楚地呈現出相關數學文化現象。
二、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缺失的表現
1.教學過程中缺少數學文化方面的知識競賽
雖然很多學校都會舉辦一些數學競賽活動,然而這些活動的關注點只是集中在學生對于數學題的解答速度、解答方法以及解答思路上,對于學生而言,缺少一定的數學文化方面的知識競賽活動。
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數學課程體系不完善
一直以來,學校都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個性的健康發展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高中數學體系一直處于不完善的狀態,缺少相關的數學文化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教學重心全放在了對學生講解數學題目上,很少對學生進行相關數學文化的講授。
三、針對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缺失,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策略
教師需要嚴格依照新課程改革后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將相關的數學文化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講解相關的數學題目、數學原理、數學公式以及數學推理時,需要結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程度,將相對應的數學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推動學生結合一定的數學文化主動探究相關數學內容。如教師講授“球的體積公式”這一節內容時,可以提到阿基米德定律的由來,對學生講述球的體積公式的發展歷程。
2.不斷提高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與道德修養
數學這門課程,需要結合一定的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傳授課本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完全照搬教學大綱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改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這門課程的特點,制定適合自已與學生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與道德修養。在落實好知識與技能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真正了解數學文化。
總而言之,結合以上情況,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秉承新課程核心理念,按照新課程后的數學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滲透相關的數學文化,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林艷.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3,12(98):58.
[2]江天龍.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速讀(上旬),2014,21(7):61-61.
[3]德吉.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9(34):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