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為主要思想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自1999年創立以來,在我國多個省市的中小學進行實驗,取得了意義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具體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
【關鍵詞】生本教育;傳統突破;數學課堂;學生為本
生本教育主張以學生為本,啟發學生心智,使學生可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讓學生走向一種符合天性的自由發展道路。本論文將圍繞生本教育開展前后學生學習模式和課堂的一些變化來展開論述,用事實證明生本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是以師為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依照課本教授課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就像把學生看作了“水桶”一般,裝進去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學生有沒有接受和消化。我之前教學生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按照課本要求先讓學生背誦,不會就要受罰,結果這種方法并沒有產生預想的效果。后經和學生談心才發現,原來他們在背誦乘法口訣的時候心中有很多疑問,他們不明白什么是乘法口訣,也找不到背誦乘法口訣的規律,這讓他們感覺背誦起來十分困難。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教師忽視學生的自主性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教學質量也會有所下降。
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先生說過,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只是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原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可以起到作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就是違背了這一哲學規律。我們只有真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本,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教學的目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
生本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就在于生本教育能夠抓住教育問題的關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本。這種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學生本身,開始重新認識學生的作用,是教育界一個新發現。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只有“教”沒有“學”是達不到目的,因此要把“學”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前提和指導思想,只有在這個理念下我們才能正確把握教學活動,使得教學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以學生為本分為幾個層面,首先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考一個很高的分數,而是為了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智、能力、品德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要注重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其次,要注重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全面發展并非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都會一樣。對于每一位同學來說,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存在著差異,我們應該關注每一個個體,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加以引導和鼓勵,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激發自己的潛力,得到真正的發展,這也是郭思樂教授以“生命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體現。
有時候,學生們對同一道問題的解決方法并不一致,此時我不會以統一答案來要求大家,而是鼓勵每個有不同想法的人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讓大家一起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得到了主動權,有了參與的積極性,即使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變得活潑了,我也能從中觀察每個學生的不同表現,為以后合理地引導學生做好準備。
三、生本教育對數學課堂的促進
生本教育要求課堂應是生動活潑的。課堂的生動活潑是學生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它來自于教學活動真正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以生活為本的教學模式。數學課堂本身就有些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不要照搬教材,那樣學生會覺得很乏味,聽課的熱情也會有所下降。我在教孩子們認識長方形的時候,會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問孩子們我們的課本、文具盒是不是長方形,那么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呢,有的學生就會說出有四個邊、相對的兩個邊等長的答案,那么我就會進一步引導是不是所有擁有四個邊且相對的兩個邊等長的平面圖形都是長方形呢,讓孩子們來討論并找找看生活中有沒有不同的例子。這樣的開頭把課本上的死知識變活,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更大的熱情。
另外,數學課堂的生動也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反復的使用一種方法也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所以在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分組合作,各個組之間進行比賽,利用他們好強好勝的心理來引導學生。數學課上,我也會讓學生自己出點子,有了主人翁的地位,他們自身的責任心就會加強,就會像做自己的事情一樣認真投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讓我明白要抓住孩子性格自身發展的規律來開展教育,就像要對河流疏導而不是堵塞一樣。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得到了啟發和成長,老師也能從中得到更多教學的有益思考。
四、生本教育對教學評價的作用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注重學習結果的教育觀念,學生和家長都很在乎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尤其在乎考試成績。傳統的評價體系重在對考試結果的評價,生本教育觀念與此不同。生本教育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評價體系,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在自我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在學習中獲得自信心和動力。每個學生潛意識里都希望獲得認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
教師和學生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待問題的觀點也有所不同,我們在教學評價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看法。因此,在我們班的教學評價中,我會和同學們商量用什么作為評價標準,如在平時表現一項中就有團隊合作獎、積極回答問題獎、互幫互助獎等幾項,然后在最后的評價中讓同學們推薦和投票評出優秀的學生,另外也會給那些進步大的學生給以嘉獎和鼓勵,爭取讓每一個同學在這個評價過程中都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并且讓那些表現不突出的學生也能得到認可,讓他們也能從中得到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生本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抓住了教育的關鍵,是符合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的教育觀念。這種新的教育觀突破了傳統教學觀念的牢籠,做到了真正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貫徹生本教育思想,學生自身得到了全面合理的發展,教學過程也變得不再枯燥,這真的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只要我們能貫徹生本教育的理念,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以生本教育促素質教育的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2007,04
[1]張文賢.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生本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4,10
[2]周秀斌.數學生本教育中重視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05
[3]周吉鋒.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