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適應教育部應用技術型大學,推動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實現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梳理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基礎,嘗試探索傳統教學手段與慕課結合來實現商務英語專業分層教學的實現途徑,以期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應用性、職業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慕課 商務英語 分層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商務英語專業慕課與傳統課程的界面研究”(項目編號:WY2014071-C)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6-02
教育部正在著力推進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建設,要求高等學校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便是能否培養符合就業市場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這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客觀上要求切實提高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和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一模式的主要缺點是無法解決學生英語基礎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與難度之間的矛盾,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現專業培養的層次化,有利于激勵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教育公平。
一、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基礎
分層次教學可以從二語習得和心理學得到相應的理論支撐。
二語習得理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克拉申的相關研究。20世紀80年代,美國語言學教授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提出了“輸入假說理論”(The Input Hypothesis),在語言學界名噪一時。它包括了五大假說,即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其中,輸入假說“也許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唯一最重要的一個概念”。Krashen提出了i+1模式,他把當前的語言知識狀態定義為i,把語言發展的下一階段定義為i+1,1是指當前語言知識與下一階段語言知識之間的距離。“i+ 1”輸入理論認為:人們能夠通過接觸并理解略高于自身目前水平的語言材料輸入而習得語言的。
既然該理論承認現有基礎i是具有層級性的,那么高于現有語言水平的教學內容的變量“1”也必然具有層級性。這就要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測試學生現有水平i,然后確定1。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也提出了學生學習中的兩種狀態,即“現有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現有水平,指的是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水平;“最近發展區”則是指學生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完成作業的能力。從“現有發展水平”發展到“最近發展區”是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的。
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傳統教學與慕課結合實現商務英語專業分層次教學,主要通過下述過程組織實施:教學對象分流、教學內容分類、教學形式分級、實踐教學與評價體系分級、團隊建設與慕課制作和教學互動載體建設。
1.教學對象分流
教學對象分流的主要依據是根據高考英語單科成績,同時參考“歐盟語言能力描述框架”,借鑒雅思、托福和英語專業四級等測試工具,對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專業學習潛力進行綜合評估。
根據評估結果,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B - Basic User, I – Independent User, P – Proficient User,為保證班級學生的多樣性,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學生不進行分班,僅在班級內部實現分流。評估每學年進行一次,以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動態流動。具體評估過程由外籍教師和中國教師共同完成,每位被測學生得到一份評價量表,以便于專業學習檔案袋記錄。
首次評估在學生入學軍訓期間完成,同時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對分流過程進行心理干預,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2.教學內容分解
在學生分流的基礎上,需要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教學內容進行分解時,需要在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制作教學方案。
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可以隨意降低教學單元的總體教學目標,但針對同一教學目標,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準備不同的教學方案,分解教學目標,原則上針對B級學生分解出的下級教學目標應當更為細致, I級和P級學生逐級減少,以期通過分解教學目標和增加教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向同一教學目標進步。
3.實踐環節分層
實踐教學環節應當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層次進行實踐,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從兩個層級進行實施:(1)單純語言輸入與語言產出結合層次,(2)交際話語能力實踐層次。
第一個層次主要針對B級學生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情景對話研習與模仿”手段進行教學。第二個層次主要針對I級和P級學生,可以采用“情景任務式”進行教學,設定任務情景,以任務完成程度和語言準確性為主要評價標準。
4.慕課制作
慕課的制作可以采用慕課和微課相結合的方式,慕課和微課的錄制可以借助“微格實驗室”完成,針對同一共享教學目標的講授可以采用慕課,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分類指導可以通過微課進行。
如果網絡授課環境欠佳,師生慕課互動可以通過建立QQ群和微信圈來實現。學生的實踐作業也可利用現代移動媒體設備,通過視頻作業的方式分類提交,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明明.區域經濟視域下的商務英語專業工學合作教育模式構建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
[2]晏書紅.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次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以江蘇省X高職學院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6).
[3]劉靜.新模式下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合作策略[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8).
作者簡介:
李明明(1980-),男,黑龍江東方學院講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