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非常之多,如果仍然停留在以往的經驗層面上去搞教學,簡直寸步難行。因此,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只求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標。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是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切實可行的舉措。優質高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氛圍,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互助合作的能力。形成師生雙方互相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優質高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精心設計;預習
語文課歷來被認為內容多,學法難,教法多,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可循。但是,高效課堂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教師小組討論法,課堂提問法和師生交流法組織課堂教學,徹底打破以教師傳授為主的單一化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體現開放性、實踐性和選擇性。想別人所未想,創別人所未創,使學生對每節課的教學都有新鮮感,課前充滿期待,課后饒有回味。那么,究竟該如何在課堂上體現高效。我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的。
一、教學觀念要轉變,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新課改要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斷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充分發揮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逐步解決由于教師講課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造成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樹立研究性、創新性的理念;增加知識儲備,不斷更新舊知識;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有充分的教學準備和規劃。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參與者、引領者、合作者,只能起到部分作用,學生由聽教師講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學習能力關鍵要靠自己。曾有為教育專家認為:“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時間對半分的話,那你的課是個及格的;如果三分之二的時間讓給學生活動,這樣的教師是個好教師;如果四分之三的時間給學生,你是個優秀的老師”。這句話是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的最好體現。
抓好課前預習是理論上說的前置性學習,也是獨立性自主學習。讓學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學習初中語文無外乎字、詞、句、段、篇(課文)內容,主題解說,知識鏈接這幾個方面,課前將學生分好學習小組,將學習任務按內容分配各小組,這是前置性學習時承擔的主要任務。在授課時,由各小組根據需要展示交流各自預習的內容,師生共同訂正,既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又便于教師根據學情調控課堂,使教師真正發揮引領者、參與教的作用,逐步養成習慣后,學生主動課前預習,閱讀資料,全面深入的鉆研文本,達到在大家都知其然時就更能知其所以然,達到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的目的。
二、課堂教學要有效組織,點撥探究
首先,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難易要適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動起來,都是課堂活動的分子,應有效引導他們動腦、動眼、動口、動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而在教學中要保證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最終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其次,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效時間,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宜過長,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實踐練習。務必課堂上少講精講,多學多練,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保證各個環節時間的有效安排,一節課45分鐘,一個人正常人集中精力的時間只有20分鐘左右,所以教師上課時要根據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情況,充分利用好這20分鐘,才能體現課堂的良好氛圍。當然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節省時間,效果較為明顯。再次,有效感知,展示交流。是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文要點進行大體上的領會和把握,根據文本內容,整體感知的方式也多樣化。如《長城贊》一文可采用視頻范讀的形式讓學生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等等,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各部分之間,各層次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了學習重難點,為深入探究學習打好鋪墊。尤其在高效課堂教學中,展示交流這一環節是至關重要的,最能體現學生放開思路,勤于思考。因為,它既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測,又是課堂生成的沃土,在交流展示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準備展示內容,準確把握展示時機,合理選擇展示方式,《長城贊》一文就在展示中開始,展示中結束。然后直擊主題,合作探究是課堂的重點,更是難點。而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就是探究性問題的提出,一方面來源于課后思考題,另一方面來源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恰當引導,把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然后討論,形成小組集體意見,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同時還可以鼓勵組與組之間質疑問難,在爭辯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激活課堂的旋律。最后,對學生有效評價,教師多方位的適時適當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能調動每一位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才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讓一些簡單問題請學困生回答,讓他們樹立一定的自信心,采用多元的,極富個性和針對性的評價,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形象的語言啟迪學生,以此能激發全體學生高效學習。
三、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練出“語文味”
首先,要有開放性練習的設計,語文學科課時安排多,教學時間長,只有動手、動口、動腦才能出真知。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全的語文,耳濡目染,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鉆研課文,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鍛煉其思維能力,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如學了《變色龍》之后,可讓學生通過合理充分的想象,續寫一個“警官奧楚蔑洛夫路上偶遇將軍的哥哥”的場景,更能表現警官的見風使舵,媚上欺下,阿諛奉承的性格,增強了學生的文本體驗與解讀能力。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課,可以設想一下當于勒意外的認為富翁出現在菲利普夫婦面前時的情景。設計自主性作業,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自主學習的情境,只有教師有意識的設計多樣化的自主型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其次,要有差異性練習的設計,我們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非常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作業設計上量分層,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及課業負擔,但是每課的基礎性練習是必要的,如課文的字、詞、句訓練,重點段落,重點課文背誦都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石,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應反反復復練讀寫,扎實有效的訓練,洋溢出濃濃的“語文味”。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拓展性練習,學困生可以選做或者不做。難度上分層次,應設計難易有別的練習作業。一般來說,確定為基礎、拓展、提升三級目標,要求一般學生能實現基礎目標,努力完成拓展目標;基礎較好的學生努力完成提升目標。在完成作業時間上也要分層,能有效保障學困生“吃得了”的問題。
總之,在新課改中,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教學上有所創新,有效組織,及時點撥探究。抓好課前預習,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展示,合理有效評價,不斷地探究和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就能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