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要: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熱衷于采取“填鴨式”“灌輸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只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教學手段陳舊落后,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種種不利因素,導致了低效化和無效化音樂課堂的形成。如今,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發生了相應變化,而如何在這一大背景下實現初中英語的有效教學,也成為廣大音樂教師高度重視和重點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音樂;有效教學;教學形式;思想情感教育;角色扮演活動
對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音樂有效教學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對于學生來講有著廣泛而深刻的現實意義。下面,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試從以下幾方面對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音樂有效教學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和探討。
一、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促使學生進行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動力和源泉。然而,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教師總是采取單一死板的注入式教學,只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導致教學過程變得枯燥無味,學生根本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應對長期存在于初中音樂課堂上單一死板的教學形式進行改革,以改變學生心目中對音樂學科枯燥乏味、呆板無趣的印象。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我們應以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到音樂知識的學習中。
比如,在學習《環球之旅(2)——歐洲漫游》這一單元時,因為本單元所學的是歐洲各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而且是以英格蘭民歌《鄉村花園》為開端,所以,為了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眼球,并使學生全面了解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與地域音樂的理解,在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了歐洲各國名勝古跡的圖文資料,如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德國的勃蘭登堡、荷蘭風車、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英國倫敦等等,然后,畫面定格在英國議會大廈,我面向全班同學說道:“英國國會大廈是英國君主政體的象征,它氣勢宏偉、外貌典雅,屬于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還有,我們知道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四部分組成,英格蘭的鄉村美景寧靜幽遠、古樸素雅,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英格蘭民歌《鄉村花園》,希望大家能用心感受它的音樂情緒。”這樣,我通過引進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增加了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從而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這首歌曲的學習中,為實現初中音樂的有效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注重思想情感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而且每一首音樂作品,無論歌曲創作者的創作目的是什么,其中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如歌頌祖國,贊頌父母之愛、友誼之愛,抒發思鄉情懷等等,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對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這些情感因素進行挖掘,使學生在獲得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而且,《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育應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內容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使音樂藝術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我們在教學生唱某一音樂歌曲時,應注重思想情感教育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紅旗飄飄》這一單元時,因為本單元的歌曲都屬于愛國歌曲,所以,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時,除了向學生教唱這些歌曲,我還在其中穿插了很多具有愛國思想教育的教學活動,如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時,我向學生講述了國歌的產生背景和詞曲作者聶耳、田漢在強烈愛國情感感召下的創作激情;學習《紅旗頌》時,則為學生展現了具有重要思想意義的油畫《開國大典》,同時也與學生一起回顧了抗戰時期民族英雄為了中國的勝利而浴血奮戰、奮勇殺敵且不惜自我犧牲的經典故事;在學習《紅旗飄飄》這首歌時,因為它是2000年中國奧運代表團壯行的歌曲,所以,我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奪冠的視頻。而且,學習這一單元內容時,正值清明節前后,于是我還組織了學生到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總之,通過本章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我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多首愛國歌曲,還對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愛國思想教育,進而使學生堅定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對學生進行了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實現初中音樂有效教學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積極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若我們每節課都采用單一、固定的傳授型教學模式,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喪失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我們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適當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增強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所以,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適當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音樂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
比如,《華夏古韻》這一單元,它是為深化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音樂成就而設立的,如《陽關三疊》這首歌曲,它就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歌《送元二使安西》所創作的歌詞,它的旋律古樸蒼勁,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于是,為了使學生親身體驗陽關送別的情景,并更好地感受音樂,我將班里學生分成了不同小組,讓他們創編以“送友人”為主題的音樂情景劇,劇情、角色全由學生個人創編和安排,最后各個小組將其生動、真實地演繹出來。我們也可對學生的創編活動給予適當指導,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不必拘泥于課本,讓女學生在場景周圍做楊柳搖擺示意狀,某個同學通過吹豎笛或其他自己擅長的樂器作為背景音樂等等。因為與以往的教學形式不同,全班同學都對這項活動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且都積極參與到了這一活動中。這樣,我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既使學生深刻領會了本單元音樂內容的文化內涵和意境,也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為實現初中音樂有效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在新課改之風全面盛行的今天,我們必須認真研讀新課改主要精神,積極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大力搜索和探尋與之相符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目的,使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有效課堂早日形成。
參考文獻:
[1]邊媛媛.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J].快樂閱讀,2013(08).
[2]鄭一飛.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之創新之我見[J].時代教育,2013(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