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
摘 要:語文、數學、外語一直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主要科目,被稱為“大三科”。作為其中之一的數學,不僅在考試中地位突出,在生活中也有重要作用。學生都明白學好數學的重要性,教師也清楚自身教學任務的嚴峻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反思;備課;實際應用
高中數學同初中數學相比,不僅是知識點的加深、漸難,更是一個本質的飛躍,出現了很多初中沒有涉及的知識。隨著知識的越來越深,學生學起來也越來越不容易,有些學生力不從心,有些學生打退堂鼓。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積極引導、幫助,做好教學工作。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備課是數學教師的“戰前準備”,相當于“磨刀”的過程。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刀”磨快,才能快刀斬亂麻,對抗繁雜交錯的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的教學離不開課前準備,離不開教師對知識的把握和對教學課件的設計。
有些數學教師認為多姿多彩、穿插著畫面、影像的教學課件是文科教師的事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是大量數字、運算的堆砌,因此根本不需要備課,只要多多準備例題,把題目講好即可。其實,數學也是豐富多彩的。用生活中的事情把學生帶入數學教學中,或者用豐富的語言、巧妙的畫圖等方式進行授課,都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二、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教育學生要因材施教。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學生具體對待,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對數學理論的掌握水平、對數學公式的熟練應用水平、對數學圖形的立體架構水平、對數學思維的形成水平,才能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把握好教學進度。否則,教師在講臺上飛快地講完一個知識點又一個知識點,學生的認知卻停留在最開始的教學內容上,學生聽得懵懂著急,教師也做了無用功,白白浪費時間。
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數學教師除了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思維以及個體差異性,更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明確自己的不足,以己之長補己之短,還要認真對待自己不太擅長的地方,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強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
正是應了兩句老話,名師才能出高徒,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教出優秀的、學有所長的學生,自己必須努力成為“名師”,自己先把要傳授的知識掌握牢固,爛熟于心,自己的“本事”過硬,才能教出“高徒”,才能打出“好鐵”。
有些教師認為,高考試卷離不開教學大綱的范圍,只要自己抓住高考試卷的幾類關鍵大題,讓學生反復練習,不論自己水平如何,都能保證學生的高考分數。筆者認為這種思想是極為錯誤的。高中數學是一個體系,考題也并不是對單個知識的考查,可能一個試題中混雜著相關連的多個知識點。因此,數學教師要把高中數學看作一個整體,自己理清系統的主干和枝葉,然后教給學生。
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應用,從小處說是為了解答一個個數學難題,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往大處說,是為了推動科技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師教學最重要的還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植入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融入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眼”,在數學中的“生活心”。
總之,數學學習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更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課本上的數學是嚴謹的、科學的,生活中的數學是靈動的、鮮活的。數學教師應把課本上的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融合在一起,給學生呈現一堂堂既嚴謹又靈動的數學課,給學生充分的體驗。
參考文獻:
徐利治.數學方法論選講[M].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