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文
【關鍵詞】優質提問;核心問題;教學情境;問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6-0080-01
葉瀾教授曾提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師生生命活力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實施課堂優質提問是激活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
課堂優質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精心設計或者自然生成具有目的性、聚焦性、合適的認知能級和清晰的語言表述等特征的優質問題,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出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1.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核心問題。
高效能、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必須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來設計。我們把“一系列能引導學生依次通過某個特定的思維操作的基本心理步驟的問題”稱為“過程結構化問題”,也叫核心問題。這些核心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有序排列,環環相扣,后一個問題的解決必須在前一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去探索,從而構成了整節課的主框架。在整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靈活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效率必然得到提高。
2.找準教材與生活的結合點,設置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帶著學生由生活走向教材,尋找與教材的結合點、切入口;設置具體可感的生活化情景,提出引發學生思維碰撞的關鍵性問題,然后以問題為載體開展課堂討論。特級教師楊裕前先生在講授“平面幾何”的第一課時,以自行車為案例,提出環環相扣的問題串,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教師首先問學生:“大家都是騎自行車上學的吧?”然后問:“那你們知道輪子為什么是圓的?為什么不能是雞蛋形的啊?”接著問:“廠家生產的自行車為什么要分18吋、20吋、22吋?如果只生產28吋的,那么你們個子小的同學能騎嗎?”最后問:“自行車的兩個把手設計在什么位子上啊?”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揭示出問題的結論:幾何這門課就是要研究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的。“帶著學生走向教材”,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這門課的價值,增強了學生學好這門課的興趣和信心。
3.根據學生疑難點,精選答問方式。
回答問題的方式影響課堂提問的效能和質量。而目前課堂中常見的一些答問方式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如: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管學生是否掌握,自問自答,沒有反饋檢測,直接進入下一教學環節;有的問題答案本身是多元的、開放式的,而教師采用一問齊答的方式,不理會學生個性化的答案;大多數情況下教師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自愿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忽視其他學生的思考;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已經掌握了該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在采用一問多答的方式,讓學生反復回答,嚴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優質提問一般采用一問多答的方式回答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后,先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由小組合作討論,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匯報展評,提供不同的答案引導全體學生思考、比較、判斷與評價,這是一種比較高效的解答方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以過程思想引領課堂教學創新的行動研究”(課題批準號為:D/2013/02/31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