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群
摘 要: 高中數學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較大的難度,那么教師就需要將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促使學生對數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而數形結合方法可以用具體的數學語言轉化抽象數學知識,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文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解題的意義及應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數形結合 意義應用
具體來講,數形結合就是一一對應數與形,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形象化地表現抽象的數學概念,數量關系,以及直觀的集合圖形與位置關系等,形象化和簡單化那些復雜的數學問題,學生可以對問題進行更好的分析和解答。
1.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階梯的意義
一是可以有效銜接初高中知識:將數學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對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有效培養,幫助學生從初中的數學知識向高中知識過渡,融合初高中知識。在初中階段內,數學知識有著較強的概念性,解題方法模仿性較強,而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思維能力、空間構造能力和運算能力等。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方可以更好地開展高中學習,而數形結合方法的應用可以對學生數學知識認知模式進行有效培養。
二是有助于學生形成數形結合方法解題的意識:將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在學生的解題思維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利用數形結合的解題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具體數學語言轉化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學生數形結合的解題意識就可以得到提高。
三是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個過程中,都需要貫穿數形結合思想,學生也需要養成一種能力,能夠有機結合數與形,引導學生對各種數學問題靈活解決。另外,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貫穿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
2.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是將數形結合的思想融入到數學概念分析中:數學概念在高中數學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它作為基本元素,理解了概念,方可以對數學定理、公式法則等進行掌握,也可以幫助學生從感性跨越到理性階段,因此數學教師就需要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將事物聯系的本質給找出來,并且能夠很好地表達,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數學題目有更好的理解,有效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二是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滲透到例題分析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有效引入新知識,通過對例題進行分析,學生對數學知識可以有更好的掌握。在例題分析過程中,需要融入數形結合的思想,這樣學生可以對展示出來的數形結合思想進行掌握,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在數學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進行體會:在數學學習的相關要求下,學生需要對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進行認識和掌握。各種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學生需要積極參與進來,以便對數學知識更主動有效地認識和掌握。在探索過程中,學生對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自己體會和掌握,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出來,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四是在數形結合教學方法應用中,主要采取圖形:具體來講,數形結合教學方法的應用,就是借助于直觀的圖形表達知識點的深層含義。首先,數形結合意識是教師所具備的,教學工具主要采取的是圖形,對學生的圖形感知能力進行培養;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時,首先分析采用數形結合方法是否可以對這道問題進行解決,將問題中隱藏條件給找出來,對相應的圖形進行繪制,這樣方可以正確解題,那么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數形互譯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還可以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數形轉化過程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空間立體思維能力的提高。
五是對學生數形轉化和整合能力進行訓練:如果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繪圖能力,那么就需要引導學生轉化和整合數形,將數形轉化的方法傳授給他們,用數解形,或者用形來助教。數解形就是數量化高中數學中的集合問題,通過數的計算或者簡化,對數學中的幾何問題進行處理。向量法、三角方法和解析法等都可以來處理高中數學知識中的幾何問題。比如,借助于向量法對幾何問題進行解決,構建圖形,就有一種對應關系形成于平面向量和坐標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數的計算,降低問題難度。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知識存在較大的抽象性和難度,那么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就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簡化知識點,讓其更具體形象。大量實踐研究表明,將數形結合的方法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融合初高中知識,對學生數形結合解題意識進行培養,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劉陽.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提高解題能力的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08,2(10):123-125.
[2]張紅紅.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數形結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J].考試周刊,2013,2(75):99-101.
[3]孫東瑤.淺談數形結合方法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1,2(24):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