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玲
摘 要: 本文是主要針對目前農村中學的生源情況,要提高農村中學初中數學的成績,光靠傳統教學是不夠的,只有充分利用課堂,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是解決問題重要方法。
關鍵詞: 農村中學數學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競爭機制
從事農村教學近二十年的我,深深地了解到農村教學的不易,特別是地處城鄉交界的學校,更是不易。而我所在的學校正是一所城鄉交界的農村中學,與市區只有一橋之隔,對孩子學習重視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往市里的私立學校讀書,剩下的不是家里經濟不好,就是家長不重視的,甚至還有一批流動性很強的外來工子女,生源明顯不足。面對著這樣的生源,該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要引導學生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只有在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是在這樣的生源條件下,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農村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農村教學長期以來實行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遇到問題,學生不敢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學生平時很少有自主表達的機會,學生已經形成了單純的機械接受的學習方式。再加上留在農村中學就讀的學生是經過層層篩選之后剩下的,要在這樣的生源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成功的關鍵。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做到以下三點。
1.分組前:通過多種方式與渠道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性格愛好、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為了使所獲得的資料更準確,我平時常常會跟學生聊天,并仔細觀察,時刻關心他們,對于他們生活,學習存在的問題,主動幫助解決,讓他們覺得我是老師更是朋友,他們更愿意告訴我真實情況,這樣能方便我的分組。與學生相處中我盡可能挖掘出數學思維較好的學生,平時作業練習多留意,盡量讓他們自主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2.分組時: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表達能力,性格愛好、學習態度、家庭環境,互助精神等方面的差異,以組間同質、組內互質的原則,將全班人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7至8人,排成會議的形式,并讓小組的同學為小組起名,如蘋果組、香蕉組等。
3.分組后:對組內的同學進行分工,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性格愛好、學習態度綜合考慮,選出記錄者、發言者、計時者各一名,同時每個小組必須選出一名組長,條件是組長必須數學理解能力較強,領導能力強,有號召力,同時必須有愛心,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能主動提供幫助。組長要負責好組內分工、組織紀律,監督和保證每個成員都有參與機會。記錄者負責本組實驗操作過程的實驗現象和數據的記錄。發言者匯集本組的討論結果、實驗結論,代表小組在班內交流。計時者控制好每個組員發言的時間,保證組內討論按時有序完成。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中,發現學生在交流過程出現了冷場的現象,對于問題的討論有時不知所措,甚至發現聊天多于討論,這樣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意義。為了真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可采取如下方法。
1.設立競爭機制,實施評分標準。當今社會競爭是無處不在的,人類在競爭中不斷發展,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增長都離不開競爭,只有把競爭引入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設立競爭機制,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得以實施。為了讓小組公平競爭,我設計一個詳細的評分標準,當老師在課堂提問時能主動回答,回答正確得2分,回答錯但能參與得1分。同學們在回答過程中若能獨立提出不同的見解得2分。當遇到分組討論時發現聊天的一人扣2分,小組討論得出的結論最好的得5分,接著依次少一分。小組中學習基礎較差的經過小組的互助,成績有所提高的得5分。每天小組得分情況由科代表公布,每星期統計一次,分數最高的一組進行適當的獎勵如本子或者棒棒糖:分數最低的給予適當的懲罰等。在實施過程中若發現個別組比較弱,則不時進行調整。
2.設計好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的設計,是小組合作探究的重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興趣的關鍵,但是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更不能千篇一律,否則會扼殺學生的好奇心,也會失去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我在學生探究問題上仔細研究:有時在新舊知識銜接時設計探究問題,如上《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時,我事先用多媒體展示四條一次函數圖像y=2x,y=x+1,y=-2x,y=-2x-1,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分組探究根據展示的函數圖像發現它們有何性質。有時對于一些學生較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我會利用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分組探究方法進行預習,如上《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設計的問題是:“本節課主要的重點是什么?在預習過程中你們碰到的問題在本組能否解決?解決了幾個問題?”有時講評課堂練習時,出現普遍性錯誤的問題時,設計的探究問題是:“找出錯誤的原因……”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從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之后,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認識了自我,建立了自信心。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更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氛圍濃厚,各組之間競爭激烈,組內互幫互助,班級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各組學習較強的學生會在辦公室“偷偷”提前拿走數學練習卷先做完,并纏著我先改他們的練習卷,為此而感到興奮、驕傲,也會常常因為練習的效果比其他同學好而開心。組內學習較弱的學生也不甘示弱會為了本組的積分努力學習,遇到不理解的主動問本組理解能力強的同學,課堂提問各組之間爭先回答,力求解題的完整、簡潔,在回答過程中各組成員能認真聽,以便找出回答中的不足部分給予指出。
總之,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數學成績一次次進步,學習數學的勁頭越來越足,他們中已形成學數學、愛數學、比數學的好風氣。農村中學的教學雖然不易,但只要能找到合適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便是一種很合適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