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內容摘要]在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研究中,我們將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到區域游戲、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家園共育之中,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倡導綠色生活的理念,在初步構建綠色生活方式的同時,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環保生活理念”的種子,萌發環保行為。
[關鍵詞]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區域活動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生活。雖說近年來人們已漸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但這僅僅是倡導和呼吁,如何把這種意識轉化成人們的自主行為才是關鍵。許多專家研究發現,品格教育在幼兒階段效果明顯,因為幼兒的可塑性高,隨著年齡增長,效果減弱?!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大力提倡環保教育,因此,幼兒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環保教育責任。我們認為,環保教育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意識和態度,更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一、對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實踐活動的認識
我園開展了不少幼兒環保實踐活動,并將環保教育很好地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例如: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隨機教育幼兒不能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專門組織“報紙服裝秀”“教玩具制作”“親子撿垃圾”“變廢為寶”等系列活動,以此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糾正幼兒破壞環境的行為。同時,對幼兒環保教育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
1.缺乏完整的幼兒環保教育系統課程。一個學期開展的2-3個相關的活動,其活動效果不明顯,幼兒接受的環保教育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都很不足。
2.幼兒的感受和體驗不夠有效真實。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機械地提醒幼兒不能亂扔垃圾、浪費水資源等,都不能讓幼兒有切身的感受,他們不明白這些行為的重要意義,被動地靠成人的提醒,環保行為很難變成自發的。
3.人文環境的營造不夠。例如:在“教玩具制作”“變廢為寶”的活動中,其所謂的“廢舊水管”“廢舊板塊”其實是花了大價格從建材店里購買的。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主的,滲透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倡幼兒園的學習形式要以區域活動為主,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需要。
二、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幼兒園各領域的探索
我園通過開展語言區、美工區、科學區、操作區、建構區等,將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活動與主題活動、各區域活動相結合,豐富幼兒的環保意識,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責任。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初步形成了環保教育區域活動的課程,并整理成《幼兒園環保教育區域活動集》。整個活動集共收集了一百多個活動方案,其中包含了大、中、小班上下學期的區域活動內容,確保每周至少開展一次環保教育區域活動。例如:小班科學區“認識水”,讓幼兒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源,從而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中班語言區“小鼴鼠嘉寶”,幼兒通過講述、表演故事,知道小鼴鼠搬家的原因,萌發愛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大班的美工區“各種各樣的魚”,將生活中各種廢棄的包裝盒、一次餐盤等進行大膽想像的拆、折、剪、粘,創意制作出各種各樣的魚,幼兒在感受藝術的同時,發現廢舊材料的再利用價值。
教師在準備區域活動內容時,應特別考慮采用課件、替代物等形式進行,以體現環保的理念。如小班美工區“神奇的拓印”,收集各種各樣瓶蓋等拓印工具進行創作;大班的建構區收集了大量的瓶瓶罐罐進行建構。
三、將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區域環境創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通過創設和有效地利用環境,影響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在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中,我們讓幼兒參與其中,共同策劃、收集整理。一方面在內容上呈現環保的內容,另外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品進行布置、利用,使環保教育和環境創設融為一體。例如,美工區的展示墻是師生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種繩子,編織成網,將幼兒張貼在此網上。又如表演區是教師把婚禮中的帷幔作為舞臺的背景,師生利用廢舊的報紙共同設計一件件精美的服裝,把各種紙箱倒扣變成架子鼓。我園收集了許多用廢舊材料進行環境創設的方案,并用照片配以文字說明的形式形成《環保環境創設案例集》。
四、將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區域游戲材料投放
區域活動的開展需要提供大量的游戲材料,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經驗。為此,教師們發揮聰明才智,挖掘廢舊物品的可利用之處,最大限度地發現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價值,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我們制作了大量的游戲材料,并形成《自制玩教具集》。例如:科學區的玩沙系列工具、種植工具、時鐘、小賽車、保齡球、玩具動起來、不倒翁、穿過彎管等;數學區的按數取物、給小動物找家、有趣撲克牌、配對、動物喂食、掛窗簾等;操作區的串項鏈、折疊衣褲、系蝴蝶結、十字繡、編辮子等;美工區的有趣的拓印、美麗的石頭、五彩的瓶子、青花盤、我設計的服裝等;益智區的疊疊樂、多米諾骨牌、走謎宮、拼圖、棋類等。角色區、表演區以及建構區的材料制作更是彰顯出我園教師的智慧,如洗衣機、電冰箱、熱水器、取款機、電腦、電視、電話、各種表演道具、建構材料等等。這些材料有的是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如各種紙盒的利用、各種繩子的編織;有的材料需要進行清洗、消毒、修補后才能讓幼兒使用,如裝過藥水的瓶子、撿來的石頭、裝修的邊角料等。
五、將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家園共育
區域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區域活動中需要的大量廢舊物品離不開家長的共同收集、制作。我們每個班級的門口都放置了幾個大筺,目的是收集幼兒家中不要的一些廢舊和閑置物品,例如牙膏盒、月餅箱、牛奶箱、卷紙芯餐具、玩具等。剛開始,我們筐中的“寶物”總是寥寥無幾,后來經了解,原來家長們認為:這些東西還能有什么用?把我們家中不用的垃圾給學校太不好意思了。后來我們就利用晨間幼兒入區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在和幼兒共同經歷過一些活動后,家長們驚訝于自己家中“留著無用、棄之可惜”的“垃圾”經過幼兒的想像和創造,變成一件件“寶貝”,從此以后我們的大筐里總是填滿各式各樣的“寶貝”。家長的社會角色豐富,這也成了我們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例如:我們請會茶藝的媽媽來示范精彩的茶藝表演;請當警察的爸爸、當醫生的媽媽來角色區講解他們的角色內容并與幼兒互動游戲;請當物理、化學老師的家長來科學區引領幼兒進入有趣的科學;請心靈手巧的奶奶和我們共同制作游戲材料。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家長的環保知識,增強了家長的環保行為,同時家長的良好環保行為也在潛移轉化地影響幼兒,從而實現家長和幼兒的互學互長。
在將環保生活理念融入區域活動的課題研究中,一方面,我園教師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成長。過去我們只知道對幼兒“說教”環保,提到材料就想著去“買”,現在我們的環保教育有了很豐富的形式,提到材料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用什么代替、怎么自制。另一方面,教師、幼兒、家長在環保的生活中,發現、感受到了更多的美,心靈也更加美麗,彼此間的關系也更為和諧。
參考文獻:
[1]楊淑雅,鄧蔭萍.教出品德良好的孩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