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霞
摘 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師要恰當地把握時機,適時利用這種形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并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應選擇一些能引發學生自主討論的,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抓住一些帶有共同性的,有一定深度、一定質量的內容進行交流合作。留給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時機;合作內容;合作空間
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運用到“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把小組中不同的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從而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可以說“小組合作”已漸漸成為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
如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增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正確運用“小組合作”。以下是我通過對教學實踐的思考所獲得的關于“小組合作”的點滴認識。
一、“小組合作”時機的把握
在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時時處處都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在什么時候運用這種學習形式最為有效?教師要能夠恰當地把握時機,適時利用這種形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并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如,教學《角的度量》,認識量角器。老師讓學生舉起自己的量角器,師:雖然你們的量角器的大小、顏色各有不同,但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觀察交流,然后集體交流。)這時采用讓學生觀察、集體交流的形式認識量角器,顯然學生參與率高,收益面廣。除了把握這種教學過程中的自然時機,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制造時機,如,可以對一些內容提出“你怎么知道這是對的?”“還有沒有別的思路和可能性?”等。把握這些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思考更積極,認識更深刻。
二、“小組合作”內容的把握
為了使“小組合作”更有價值,教師應把握好交流內容。如果“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大的探討價值,容易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如,在教學除法的意義時,教材中有一個“注意”(0不能作除數)。有一教師在上課時抓住這個“注意”讓學生來討論“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其實這個內容并沒有討論的價值,并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應選擇一些能引發學生自主討論的,能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抓住一些帶有共同性的,有一定深度、一定質量的內容進行交流合作。如,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出示討論題: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小數,分數的大小變嗎?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沒有聯系?小組舉例,討論解決,全班交流在問題被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
三、“小組合作”空間的把握
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必須有自己的見解認識能力作為基礎,這些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替代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首先要留給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空間。問題一出現,教師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在學生對問題還沒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于組織開展討論,由于學生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容易被他人同化,會造成合作時“人云亦云”盲目隨從的現象。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無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內容修正自我觀點。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等于無源之水,這樣的合作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其次,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習題:學期結束學校決定購買一批鋼筆,獎勵80名表現突出的學生,采購的同學先來到第一家商店,了解到英雄牌鋼筆每盒10支,每支6元,不能優惠。接著又來到第二家商店,了解到英雄牌鋼筆每盒10支,每支6元,如購買10盒或10盒以上的話可以優惠,每支5元。他該選擇哪一家?請同學們幫他解決這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這個問題的提出,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運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總之,要想在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必須從學生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主導小組的活動,同時要求教師以配角的身份給予幫助。“小組合作”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一種適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方式,如何在教學中更加有效地運用,還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去反思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