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凱 栗少星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教師可通過精心設置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提高他們學習能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生欲望;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開心,切實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 課堂 數學教學 興趣 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能力,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定義,掌握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使他們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創新能力獲得提高。教師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興趣入手,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一、精心設置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環節對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導入環節設計得好,能夠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使課堂教學在他們和教師的積極互動中進行。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導入環節時,教師既要注重導入環節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又要注重導入環節和教材內容的緊密結合,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高效學習中順利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和教材知識相關的數學故事進行導入;也可以用有趣的圖片進行導入;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當小老師的環節進行導入。教師在選擇導入方法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教學。
二、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提高他們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學習,能夠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深入地分析和理解知識,使他們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在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和學生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關系和地位,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改變等待教師講解的被動思想,從而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大膽放手,鼓勵和引導他們進行積極探究,大膽思考,通過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來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時,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有限,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很難理解。這時,教師要起到對學生引導的作用,對他們的思路進行點撥,讓學生能突破思維障礙,高效地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收獲能夠作為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催化劑,使他們產生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知識探究,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高效進行。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生欲望
在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理解這些抽象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擺脫了對新知識的畏懼感,充滿興趣地進行知識探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從學生身邊挖掘素材,使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意識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作用,拉近數學學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直觀、生動的特點來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在直觀理解下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在運用多媒體創設數學情境時,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使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課堂效率的不斷提高。
四、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把學生的學習和成績建立直接的關系,并根據成績來判斷學生學習的好壞。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建立在死記硬背上,通過記憶和模仿來解決數學題目,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能應用于現實生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因此,進行素質教育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中掌握其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布魯納提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
所以,數學教學中的學法指導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聯系,怎樣歸納、怎樣系統地整理,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理解和掌握獲取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例如,現在最流行的嘗試學習方法及操作法、遷移類推學習法等,讓學生學會分析、比較、綜合、逆向、假設解題方法,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不斷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要引導他們構建數學模型思想,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良好習慣。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和總結,把數學知識和數學題目進行歸類,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探究中獲得提高和發展。在讓學生進行積極的知識探究時,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