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茹
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目標,因此,研究性學習一度成為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話題。高效的教育學習活動不能將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孤立開來,自主、實踐、合作、探究才是適應新時期教學發展趨勢的理念,研究性學習正強調了這一點,主要探究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建構研究性學習模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評價模式
研究性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受重視,從教材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人教版中的習題模塊,主要以小組探究性學習為主,而且貼近學生生活空間,突破以往過于理論化的習題模式。經過教育工作者的實踐探究,研究性學習確實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上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就簡單探討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劣勢逐漸顯現出來,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的相比,最大的差異在于,現代教學不僅需要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還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之外繼續研究,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完成書本要求的基本解題功能,更要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各方面找尋幫助去解決問題。由此可以看出,能否養成科學的問題意識,是提升研究性學習效率的關鍵。
二、創設問題情境,采取科學合理的提問方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養成研究性學習習慣,就要堅持以問題為核心。首先,教師要創設科學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要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最后,由于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領悟能力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分配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要積極做出評價,同時耐心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礙就是,所設置的問題過于狹隘、信息來源途徑單一,導致學生思維只局限于一個小空間內。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一般都會要求基于課本,又超出課本,如果僅僅是學生自己個人探索,就很難達到拓展思維、開闊視野的目的,因此,在必要時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發問、相互啟發,以一個完全開放的態度對待研究性學習,必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讓學生脫離獨自學習時將思維局限一隅的狀況,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培養自身主動探索知識、重視實踐研究的精神,這樣才能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初中教育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王思鉑.關于提高數學教學開放度的探索和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