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軍
摘 要:新課改要求學生有主動體驗探究過程的機會,在對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形成終身的學習意識和能力。以初中化學為例,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心得感悟,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一番詳細描述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自學能力;導學案;思考空間;課外學習
應試教育片面強調灌輸,所以大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只重視教學過程,忽視學生學的過程,即將教材中的知識滴水不漏地傳授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如今,新課改強調自主學習,所以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該遵循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進行自主分析、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下面,筆者就在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此問題提出個人的幾點膚淺見解。
一、制訂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自覺進行預習
導學案,即與教師教案相對應的學生學習方案。給學生制訂預習導學案,可以將教學過程由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學”,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既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高效化。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摒棄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講授型教學模式,而是結合課本內容,給學生制訂一份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預習,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從而為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中《金屬材料》這節內容時,我就給學生制訂了一份預習導學案,導學案的主要內容為:(1)金屬材料(種類、數量、使用歷史、實驗等等);(2)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3)金屬的差異性;(4)金屬之最;(5)金屬分類;(6)合金(定義、與純金屬的性質比較、幾種常見合金的比較等等)。然后,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上列出的內容,對課本進行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這樣,我通過制訂預習導學案,一方面使學生提前了解教材內容,為我們本節內容的講授做好了鋪墊;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覺預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調動學生的自學主動性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一節課都用在教材知識點的講解上,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和分析,并進行反饋,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從而調動學生的自學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歸納、反思能力。如此,不僅能夠實現化學教學的高效,還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供充分保障。
比如,學習《溶解度》這節內容時,在給學生講述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的方法時,學生對于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于是,我就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要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可以嗎?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可以嗎?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積極探討。這樣,我通過設置一系列討論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學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三、指導學生拓展課外化學學習,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實施教學活動,我們還可將其延伸到課外。這就要求身為初中化學教師的我們,不要總是將學生局限在封閉的環境中,還要適時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拓展課外化學學習,從而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的豐富多彩和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家庭小實驗,如探究“鐵生銹的條件”這一實驗,我們可要求學生自己尋找實驗儀器和材料,并指導學生讓鐵釘分別只與水、氧氣進行接觸,對在這三種環境中鐵生銹的情況進行觀察,并通過分析和探究,得出鐵生銹的條件。這樣,我通過指導學生拓展課外化學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習的豐富多彩,激發了學生的自學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也都獲得發展和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實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無論是對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建立和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都是有促進作用的,而且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
參考文獻:
[1]孫敬輝.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2]朱衛軍.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理科考試研究,2015(0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