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菊蘭
[摘 要]民間故事的教學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在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運用多種閱讀策略,讓學生在民間故事的熏陶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教學中要做到菜單引領,在對比中發現群文的彼此異同;智慧分享,在對比中開掘群文的價值內涵;專項研讀,在對比中促進群文的解讀深度。
[關鍵詞]民間故事 群文閱讀 比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53
民族元素下的傳統故事是滋養學生母語學習的重要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這種帶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故事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學這類文本,筆者認為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在探究比照中將民間故事的教學引向深入。
一、菜單引領,在對比中發現群文的彼此異同
在民間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菜單式的表格作為有效的切入點,引領學生快速閱讀文本、提取信息、自行整合資源。群文閱讀所選擇的文本應具有鮮明的共性資源,便于學生從眾多的民間故事中尋找到類似的話題資源,并從自身的原始經驗入手,深入群文,學有所悟。
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這則民間故事后,教師 “以點帶面”,向學生推介中國古代其他三大民間故事《梁祝》《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并組織開展相關的群文閱讀。在學生掌握基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男主人公、女主人公、反面人物、磨難特征、最終結局等項目,讓學生從故事情節中提取信息,概括填表,為全班性的交流提供第一手資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深入群文故事中,有效歷練語言的概括和組織能力,還要以理性的思維對比文本之間的異同:正面主人公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他們經歷的愛情模式凸顯了哪些愛情觀?反面人物的形象有哪些共性的地方?為什么不同的民間故事都會有著相同的情節發展模式,這樣的創編反應了勞動人民哪些內在的心聲?
在表格菜單的促動下,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質態得到了充分提升,并在信息資源的整合下,對傳統文化下愛情產生的背景、經過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對社會生活的黑暗有了鮮明的體驗。這樣的群文閱讀,已經超越了民間故事本身,是對傳統文化特征的一種滲入。
二、智慧分享,在對比中開掘群文的價值內涵
杜威說過:“方法的習得比起知識的獲取更為重要。”群文閱讀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從眾多的文本中獲取了更為豐富的認知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在辨析、比照的方法下感受到不同故事之間的思想內涵、表達策略以及人文內涵,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對比的方式多種多樣,值得對比的價值點也可謂各不相同。如蔣軍晶老師執教《開天辟地》一課時,就為學生拓展補充了不同民族的神話故事,通過類比辨析,學生擁有了很多驚人的發現。首先,學生在聯系對比中發現,不同的神話故事中都蘊涵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蒙古的神話將家園想象成為巨大的草原,而日本的神話故事則將原始社會描述成一個島嶼,體現了民族生存環境的基本特征。其次,盡管民族不同,但創作的神話都有著人類的共性。如在生死存亡之際都會有拯救世界的英雄出現,并化生為萬事萬物。再次,學生圍繞神話故事的本質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終意識到神話故事的創作其實就是勞動人民對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比照中不斷感知、不斷探究,將發現的視角伸向了群文閱讀的深處。
在民間故事的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應側重于在閱讀教學中提取信息,促進學生的綜合性認知和思索能力的歷練。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聚焦信息整合的閱讀策略,歷練學生對比、概括和歸納的閱讀意識,促進學生思考關注力的提升。
三、專項研讀,在對比中促進群文的解讀深度
群文閱讀中進行專題研究就是教師將類群文本中共同存在的現象和問題作為研究的系列對象,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淡化研究的結果,強化學生的實踐探究過程,在小切口、形式活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對類群文本的深度閱讀。
例如,教師發現很多文本都出現了烏鴉的形象,據此開展了一場以“民間故事中的烏鴉”為主題的專項研究。首先,教師補充了含有烏鴉形象的文本,并引導學生從“我們的分析”“我們的結論”“我們的佐證”等方面入手進行緊密聯系、類比分析。研討過程中,學生面對文本和切入角度的不同,對烏鴉形象的體驗結果也完全不一樣:在《狐貍與烏鴉》中學生們讀到了一只傻里傻氣的烏鴉;《烏鴉反哺》中懂得感恩的烏鴉則令人感動落淚;《九色鹿》中的烏鴉卻明晰事理,助人為樂……
正是基于群文閱讀中專題研讀的深入,學生發現了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本中其個性特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專題研究,給予了學生思維探究的空間,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更深化了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感知度。
群文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橫向聯系的對比中,感知了相同主題下眾多文本的異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更為充足的閱讀發現,形成了更多的智慧分享。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