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江蘇省徐州市紫莊中心小學,江蘇 徐州 221000)
?
基于“學講方式”下的小學音樂探討
——怎樣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劉超
(江蘇省徐州市紫莊中心小學,江蘇徐州221000)
【摘要】自《學講計劃》推行以來,全市各校教師都在積極學習《學講計劃》。教師們都在認真閱讀有關學講計劃的理論知識,并嘗試結(jié)合自己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上滲透學講方式。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也在認真學習《學講計劃》。在學習中,對于怎樣更好地運用學講環(huán)節(jié)、滲透學講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能在玩中學、樂中學,受到音樂的熏陶,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需要,并讓音樂課堂真正地“活”起來等問題進行思考并實踐。就種種問題我也通過不斷聽課學習,并運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讓音樂課堂更加豐富。
【關鍵詞】學講計劃;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開放;搭建平臺
自《學講計劃》推行以來,全市各校教師都在積極學習《學講計劃》。教師們都在認真閱讀有關學講計劃的理論知識,并嘗試結(jié)合自己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上滲透學講方式。五月份我有幸在外校聽到一節(jié)“學講研討課”,想結(jié)合音樂學科特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實例:《兩只懶烏鴉》,選自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神秘的小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生:想!
師:它就是小老虎樂樂。樂樂聽說咱們班同學會唱很多歌曲,想看看咱們的本領,大家一起來表演表演,好嗎?
生:好!
(學生進行歌曲串燒、陶笛展示。)
師:小老虎樂樂聽完特別驚訝,連連稱贊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并邀請我們一起去森林樂園去做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森林樂園玩一玩吧。
生:(歡呼雀躍)
(一)看圖片
師:請看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請你們講一講每幅圖的內(nèi)容,小組之間先互相討論下……好,思考完畢,誰愿意來說一說呢?
生回答。
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1.唱準附點四分音符,并有感情、風趣地演唱歌曲。
2.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歌曲。
(二)聽歌曲
(三)讀歌詞
1.同學先讀。
2.師有節(jié)奏地范讀歌詞。
3.重點展示(附點四分音符),并解決。
4.讓生自己找出歌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
5.師生齊讀歌詞,并能有節(jié)奏地朗讀。
6.復習“0”——休止符,在心里空一拍。
(四)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來唱下后8小節(jié)。
2.前幾句老師來唱,后8小節(jié)學生來唱。
3.處理歌曲:難點處理。
例如:“懶得沒法說”,要唱出懶勁兒。
4.師教生唱,一句一句。
5.學生齊唱后,師教學生歌曲的情緒。
第一段:懶。
第二段:推拖、著急。
第三段:寒冷的感受。
6.自己想象著做些動作,并有感情地演唱。
(一)看視頻,試演
師:先來看看其他學校學生的視頻表演?同學們想一想一共有幾個角色?
生觀看并回答。
師: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合作并試著演一演。
生表演。
師選幾組到臺上表演。
(二)陶笛表演
師:先唱譜,再吹出,注意附點處。
生表演。
(三)利用打擊樂器伴奏
雙響筒、沙球、碰鈴。
(四)陶笛吹奏、樂器伴奏
小老虎樂樂: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示?你想為烏鴉說點兒什么呢?
生討論并回答。
師:出示《明日歌》。
1.用歌曲來總結(jié)。
2.用《兩只懶烏鴉》的歌調(diào),將《明日歌》的歌詞帶進去。
3.播放《小烏鴉愛媽媽》來結(jié)束本節(jié)課。
4.課后找關于烏鴉的資料。
聽課反思:執(zhí)教教師基本功扎實,在課堂上風趣幽默,課堂氣氛活躍。教師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將本校的民族樂器——陶笛帶進課堂,使整個課堂豐富多彩,學生能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學會歌曲、體會內(nèi)涵。
就本課,結(jié)合學講計劃要求,遵循《新課程改革標準》中的教學理念,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能在玩中學、樂中學,受到音樂的熏陶,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需要,并讓音樂課堂真正地“活”起來,我總結(jié)了以下一些經(jīng)驗。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探究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遵循“學講計劃“,教師將學生分成6-8人一組,并選出組長,對面而坐,一切就緒后作為音樂教師怎樣能通過恰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呢?在《兩只懶烏鴉》本課中,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特點,利用玩偶“小老虎樂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歌曲串燒以及陶笛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突出了教師的基本功、課上風趣幽默的特點,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其中,并好奇森林里到底發(fā)生了哪些故事?為以下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開放,讓學生“要”探究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學生學習方法之一。主要強調(diào)個體獨立、主動、自覺地學習,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兩只懶烏鴉》本課中,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啟發(fā)學生能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后說一說每組圖畫的內(nèi)容,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既對森林里發(fā)生的事情有了初步了解,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首先是多次播放歌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新歌的興趣,引起學生對新歌的喜愛,啟發(fā)學生學習新歌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歌詞朗讀、重點展示,讓學生自己找一找歌曲中的重點音符和難點節(jié)奏,如果這時候教師能夠通過節(jié)奏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區(qū)分附點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就更好了。而后學生能和教師一齊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也是為教授新曲做了很好的鋪墊。數(shù)遍學唱后,教師應帶領學生一起處理歌曲,例如“懶得沒法說”,唱這句時應唱出懶勁兒,教師除了通過語言告訴學生演唱的感受外,還可以利用不同的情緒彈奏歌曲,讓學生聽一聽,感受情緒的變化,并能為三段歌曲找到合適的情緒。這樣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歌曲,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解決歌曲中的重點,也能為歌曲找到合適的情緒。
(三)授之以漁,讓學生“能”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此可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尤為重要。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一定的音樂功底,長期經(jīng)過陶笛培訓,不僅認識五線譜,而且能唱多首歌曲。在《兩只懶烏鴉》本課中,教師在整個課堂中是一位引導者,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除此以為,教師還應該啟發(fā)、教授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填鴨”。在“體驗創(chuàng)新、情感升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如果教師能讓學生先想動作,表現(xiàn)動作,然后再播放其他學校學生的表演視頻,讓學生查缺補漏、自己比較、完善動作就更好了。這樣做,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要給予適時、必要、有效的指導,確保探究過程井然有序地展開,不能讓學生處于無組織狀態(tài),感到漫無目的、手足無措,應該讓學生在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應該相信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出色。
(四)搭建平臺,讓學生“樂”探究
心理學家蓋茨曾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的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為每個學生都能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在《兩只懶烏鴉》本課中,從學生歌曲串燒、陶笛展示到學生講解圖片內(nèi)容再到歌曲表演,教師都能為學生在有形無形中搭建展示的平臺。最出色的還數(shù)“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分發(fā)樂器(雙響筒、沙球、碰鈴)以及出示節(jié)奏譜,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合作、演示,數(shù)分鐘后,教師請幾組學生到講臺表演,這時候,教師彈奏、臺下學生的演唱和臺上學生利用打擊樂器伴奏相結(jié)合,使整個課堂氛圍達到了頂峰,學生的積極性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yōu)樽约旱谋憩F(xiàn)、他人的表演稱贊、喝彩。是呀,學生們因?qū)W習取得成功而帶來自尊、自信、自豪感,他們會更加熱愛音樂,使音樂課堂豐富多彩,音樂也會伴他們一生快樂成長。
通過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學講課堂”,相信我們的音樂是豐富多彩的,是激動人心的,是“活”起來的;通過教師不斷地研討、學習,我們會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打造出高品質(zhì)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許卓婭,戴海云.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簡譜).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
[3]許宏.公辦教師招錄考試指導用書.語文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