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
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和對策
□張丹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被擺在了重要位置,并且對每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探索,改變傳統語文教學強調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及接受性學習的現狀,倡導學生樂于探索、主動參與,著重培養學生搜集材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文章就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現狀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水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熬C合性學習”被列入基礎教育的各個學段,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性學習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生活關系,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高。
綜合性學習是為了改變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而提出的,是一種改變將課本作為唯一課程資源、克服偏重性學習弊端的學習方式。
小學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采用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體聯系為主線,借助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課程組織方式。這一教學方式重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相聯系,重視本學科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重視學科內部及素養的整合。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夠體現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還可以體現對語文綜合知識的應用,協調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提高。
1.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小學語文學習,需遵循綜合性原則。它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簡單強調讀、寫、看,還需要調動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全方位開發,它融觀察、實踐、思考、討論等各項聯系內容于一體,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各個學科的整合,還體現了生活實踐和知識學習的整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趣味性原則
教師應當抓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豐富、生動及趣味性的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綜合性的學習中。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課本史料豐富,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領域,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等等。因涉及內容與實踐跨度長、空間大,能夠兼顧到眾多知識??梢哉f多種知識的融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助欲望,最終使得學生積極投入到綜合性的語文學習中。
3.實踐性原則
理論最終服務于實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自主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的各項活動中,體悟人生、觀察人生。
1.認識不足
教師因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認為小學語文僅僅是識字、讀字、閱讀,對于綜合性學習而言,還不太適合年紀較小的小學生。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在當今小學教學領域內僅是作為補充,這就削弱了綜合性學習的必修地位。不少學校受功利思想的影響,認為綜合性學習不重要,在思想上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2.資源不豐富
小學教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學生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搜集材料難度大,會因此產生畏難情緒,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反感,學習興趣降低,不利于綜合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
3.忽視綜合性學習評價
當前,語文學科評價多以試卷評價為主,而綜合性學習則由于涉及到實踐的內容,通過普通試卷很難評價,如果通過平時的活動來評價,又很難確定其真實性??梢哉f,因忽視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小學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現狀并不樂觀。
1.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不僅學生覺得學習枯燥,教師也覺得乏味,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因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特殊性、趣味性的教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對綜合性的教學進行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包括合作教學、探究教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及多媒體教學。因此,綜合性教學應該取眾多教學手法之所長,將這些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在具體的教學中,但是選擇的教學方法必須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教學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在《兩小兒辯日》這一古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結合,分角色進行表演,將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進行對話,激發表演欲較強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完成翻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積極開展綜合性的教學活動
語文課堂實踐性較強,并且小學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生活息息相關。“教育即是生活?!币虼耍Z文活動中,需要借助豐富多彩的實踐方式,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較為開放的生活空間中去學習語文,提高實踐能力。綜合性語文學習中努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并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利用眾多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的學習活動,積極拓展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的實踐機會。在語文綜合性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增加語文實踐機會,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參加演講、辯論賽等活動。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對社區、家庭做調查,通過讓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提高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開放語文學習課程。對于語文綜合性的學習而言,生活空間越大,學習綜合性的空間就越大。
3.依托網絡平臺拓展學習空間
現如今,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網絡已經走進學生和課堂生活。鑒于此,綜合性學習應當充分依托網絡平臺,積極拓展學習空間。小學生應當積極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而教師則應發揮引導作用,不要讓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例如,講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這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從信件到電話、QQ、微信等向學生逐一分析,并告訴學生現在的教學手段也是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這課堂為學生開辟了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信息高速公路”給社會帶來的便捷。
新課改背景下,綜合性學習方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教育領域內頗受青睞。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還可促使學生重視學習過程,提高知識的收集和整合能力。鑒于此,廣大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實生活的教育資源,對環境進行優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雪萍.開發課程資源享受快樂語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的選擇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6).
[2]蔣惠琴.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 (Z1).
[3]曹光泉.基于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對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
[4]祝聯.輕叩詩歌的大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3,(4).
(編輯:易繼斌)
作者簡介:張丹,湖北省武漢市石喬口區惠濟路小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