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興社
摘 要: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有顯著的推動作用。現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便利化發展,初中教育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教學現代化、知識便利化逐漸成為初中教學的代名詞。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創新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有利于課程教學效果的進一步強化。文章在這一背景下,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參考,對網絡環境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協作學習進行探究。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 協作學習 網絡環境 教學有效性
網絡的發展帶動了知識的便捷化傳播,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網絡與初中教學的結合不僅可以充實初中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改善課程教學的實際方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與網絡技術有緊密聯系,同時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性又對課程實踐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師如果借助網絡便利化的優勢創新教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則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能獲得進一步強化。在網絡環境下指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協作學習不僅要求教師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適度改變,而且要求教師結合初中生的實際特點,探尋最有效的教學策略。
1.網絡環境下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協作學習的可行性探究
本文首先結合初中教育的環境及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對網絡環境下開展信息技術協作學習的可行性進行探究,旨在為文章的整體分析提供有力依據,提升文章整體分析的有效性。
1.1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迎合了網絡環境的教學需求。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與網絡密切聯系的課程,其實際特點及應用性教學目標對網絡環境下開展初中教學有獨特優勢。課程的開展往往將理論教學與上機教學相結合。從課程教學內容看,網絡環境的發展為課程內容的補充提供實際的教學素材;從教學條件看,網絡環境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供了便利渠道,為學生進行課程的實際操作提供更有利的指導;從課堂設置看,網絡與課程教學的結合便于教師更好地進行遠程操控,進而為學生進行操作演練。
1.2初中教學環境的改善為協作學習的開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隨著國家對初中教育的重視與扶持,初級中學的教學環境及教學設備都得到了明顯改善,而網絡的發展又為初中教學提供了軟件上的幫助。初中信息技術在網絡環境下,不僅可以及時補充最新信息技術知識,而且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與網絡進行課程互動,這些教學環境方面的優勢為教師與學生深度交流提供了客觀條件,也為協作學習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1.3課程教師專業優勢更善于發揮網絡環境的實際優勢。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本身就對網絡的使用具備專業優勢,而通過教師崗位的實際鍛煉,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更善于借助網絡環境達到課程教學的效果。所以從教師的角度看,以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切入點,借助網絡環境開展協作學習最具有可行性。
2.網絡環境下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協作學習的主要策略
從分析可以看出,網絡環境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協作學習有顯著的可行性,尤其是課程本身的特點與教師的優勢,為課程教學方法的優化提供實際保障。所以本文在本節之前的分析為參考,以《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為載體,探究開展協作學習的具體策略。
2.1以網絡通道為載體,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資源的搜集整體。
傳統《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往往以課程現有的數據資源為載體進行教學,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課程對于學生資源的搜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借助資源的搜集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數據搜集的主要方法,如《**省2008-2013年對外出口總額》的查找,然后為各個學習小組布置不同的數據查找任務,并指導學生進行任務分工。如按照年份進行數據的查找,或者按照數據的來源進行小組分工等,進而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開展能夠進行分工,逐漸進入學習環境中。
2.2借助網絡查詢功能開展課程嘗試練習小競賽
在網絡技術支持下,很多知識可以通過查詢間接獲得,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機械化的演示,則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深度及掌握程度仍然無法得到提升。所以在《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機房的網絡條件,布置利用Excel進行數據排序與篩選方法自主查詢這一小任務,并指導小組學生進行互相的探討,激勵小組間進行比賽學習,最后邀請最先學會的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在這種方法下,學生對于數據排序和篩選的方法有更深刻記憶,同時小組內協作學習工作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
2.3改變傳統課程活動形式,指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探究學習。
傳統《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教學完成后,教師往往會再利用一組新的數據布置重復學習的任務,以強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記憶程度。在網絡環境下,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資源的自我更新,而且可以改變傳統的作業內容。一方面,教師可以改變作業的主題,以人均消費額的統計、全國經濟發展的排名等主題改變傳統枯燥的作業形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機房的條件,指導學生進行拓展探究,為學生布置數據的加總等探究任務。通過學習任務的革新,學生協作學習的動力更足。而在課程主題與探究學習的促進下,小組協作學習的收獲也會更多,《數據的排序及篩選》課程教學效果也能進一步強化。
3.結語
網絡環境與教育的結合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客觀條件,在這一環境下,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獲。數據的分工查找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了學生知識搜集的技術;課程技術的嘗試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更提高了學生協作學習的效率;課程作業的革新提升了課程的拓展性,也激勵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課程探究。最終網絡環境下學生協作學習的效率、效果都得到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再一次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李代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培養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26:161-162.
[2]王廣健.協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