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如今,新課標強調學生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要求教師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把學習權歸還給學生,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完成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建構。
關鍵詞:高中數學;主體參與度;教學觀念;課堂討論
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對學生進行各種數學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極少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在課堂上的身份是接受者、傾聽者,這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缺乏主體參與課堂的學習意識,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也都處于淺層認識,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那么,我們該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感悟,對此問題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一、更新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主體參與的意識
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都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以自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傾聽者,學習主體性被忽視,幾乎很少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整節課都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如今,新課改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身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也要順應新課改這一發展要求,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關鍵,在課堂上要積極設計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主體參與的意識。
比如,在學習“棱柱、棱錐和棱臺的結構特征”這一節時,我就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問題,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閱讀和探索:構成空間幾何體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們具有怎樣的關系?閱讀課本,知道什么是多面體,多面體的面、棱、頂點;凹多面體、凸多面體;多面體至少有幾個面?什么是多面體的對角線、截面?棱柱、棱錐的結構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正棱錐?畫一個正棱錐,作出它的高、斜高、側棱構成的三個直角三角形。什么是棱臺?課堂上,讓學生一起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分析,對于一些疑難問題,或者是依靠自己能力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由我們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思路加以疏導。這樣,我通過給學生制訂預習導學案,并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導學案上的內容進行商討交流,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了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了主體參與的意識。
二、設置課堂討論環節,給學生提供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要把一節課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解數學概念、法則、解題方法和技巧等,而是針對具體內容,設置課堂討論環節,即讓學生對課本教材中的某些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和想法,共同得出數學問題的合理答案。這樣一來,我們就給學生提供了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者、主動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度。
比如,在學習“指數函數”這節內容時,為了給學生建構概念,我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1)某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如果細胞分裂x次,相應的細胞個數為y,如何描述這兩個變量的關系?(2)某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他物質,每經過一年,這種物質剩余的質量是原來的84%,如果經過x年,該物質剩余的質量為y,如何描述這兩個變量的關系?然后,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再由我們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并得到正確的解析式。這樣,我通過設計這一討論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對于我們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以上為筆者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度的兩點看法,希望可以給其他同仁在這一教學主題的研究上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劉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調查及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4(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