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喜

摘 要:高中數學數列教學內容極為重要,是歷屆高考的一項必考內容,其所占分數比例相對較高,一般以解答題最為常見,基于此,數列求和在高中數學中所占地位極高。以下,本文將通過對高中數學數列問題相關概述,探討有效的解題思路,實現對高中生數學數列學習創新性思維模式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列問題;解題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86-0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數學數列教學內容位置得到持續提升。高中數學數列內容關乎著人們日常生活,其在實際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在數學教育領域數列問題一直是重要研究內容,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數學,解題思路及方法尤為關鍵,解題方法是解決數學數列問題的前提,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對數列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通過大量解題技巧的講解,才能利于學生數列思維能力提高,進而增強解答數列問題的能力。
一、高中數學數列的相關概述
1、高中數學數列的概念
所謂數列,即根據相應規律排序一系列數字的過程,其包括各式各樣的數列形式,如形數、三角及行列式等,是由若干個數構成的數陣。通常高考試題中出現的數列問題可分為兩種,包括基于泛函分析與實變函數之間的壓縮映射,以及高等數學定力概念背景下的高考數列試題。而等差/等比數列求和等內容,即高中數學課程中主要涉及的數列問題。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高考中數列問題的解題教學主要是對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考查,為此,教師應注意數列教學的關鍵問題,積極探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策略等。
2、高中數學數列的地位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高中數學遵循螺旋上升式原則安排課程內容,將數列作為單獨章節設置,共計占據12個課時,大大提高了數列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也使其重要性越來越顯著。數列并非獨立存在于數學中,其連接著數、函數、方程及不等式等一系列的數學知識。同時,數列所體現的思想方法十分獨特,包括許多的重要數學方法和思想,如等價轉化、函數與方程、類比歸納等。另外,數列也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聯系著堆放物品、儲蓄、分期付款等實際問題。
二、解題策略
1、熟記數列基礎內容
無論高考或普通考試中,基礎數列考察類型一般對技巧要求不高,學生只需牢記并能運用各種相關公式即可。如an=a1+(n-1)d及an=a1qn-1這兩個常見的等差/等比列數通項公式,以及其前n項和公式等,學生只有全面掌握靈活運用基礎公式,才能應對更深入的數列變換學習,進而深刻理解公式的轉換,更好地面對各類考試。例如,已知等差數列前n項的和為{an},sn,且n* N,若a3=6,s10=26,那么,s5是多少?針對此題,首先應分析已知條件,將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與通項公式有機結合,然后再將已知數字帶入公式進行求解。而通常在考試中此類題型既是重點內容,也是得分點,學生必須牢固掌握。
2、利用函數觀點解題
從本質上來說,數列屬于函數范疇,是最重要的數學模型之一,數列可有機融合等比/等差數列與一次/指數函數,故而,在解決數列問題時可充分運用函數思想進行解答。例如:已知a>0且a≠1,數列{an}是首項及公比皆為a的等比數列,設bn=anlgan(n N*),若bn 分析:根據題意可知,an=a.an-1=an,因此bn=anlgan=anlgan=nanlga,故bn 結果: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當0lga,故a< =1- (n N*),即a的取值范圍在0與 (n N*)之間,也就是a (0, ) (1,+ )。 3、多級數列解題思路 所謂多級數列即存在于相鄰兩項數字間的級別關系,其通過或乘、或減、或除、或加后所得結果可再次構成二級數列,而第二級數列還有構成第N級數列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每級數列間均存在相應的規律。 例如:已知-8,15,39,65,94,128,170,(?)。 分析:通過對該題的觀察,可見數字特征并不明顯,為此,在引導學生解題時,應先進行合理試探,如兩兩做差得出二級數列,并以此類推得出更多數列,進而構成多級數列。但要注意無論前減后,還是后減前,都必須確保相減的有序性。 解:對原數列進行第一次做差,得出23,24,26,29,34,……;對二級數列進行第二次做差,得出1,2,3,5,……而根據多級規律,二次做差后的數列還可構成遞推和數列,進而得出()為225。 總之,不僅可兩兩做差做和,也可兩兩做商,但做商時要注意數列的前后次序,達到對相鄰兩項間位數關系敏銳觀察。 4、其他解題策略 (1)合并求和。對各類數列考查題中偶爾出現的特殊題型,要正確引導學生尋找其中所存規律,一般可通過整合這些數列的個別項來解題,便能正確找到其特殊性質所在。總之,針對這種類型的題目,教師應教會學生合并求和,得出各項特殊性質中的和,然后再整合求和,最終解出題目答案。 (2)數學歸納法。在眾多數學解題過程中,最常用的解題技巧即數學歸納法,而該方法多被用來解答關于正整數n的題型,特別是在不等式證明中極為常見。或許要求學生直接求通項公式難度較大,甚至大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進而導致考試失分等問題。但讓學生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往往可大大降低題目的難度,并且能夠得到較大難度的題目分數,有效解決其對知識點掌握失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戴桂良.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數列問題的探究[J].高中數理化,2015,(8):14-14. [2]錢軍.高中數學中數列求和問題的探究--兼述備戰高考復習數列的方法[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4):48-48. [3]吳劍.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數列問題的研究[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5,(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