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同貫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德育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如今,德育已經不再局限于教務處、班主任和政治老師的開展,而是希望將德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每一堂教學中。旨在通過討論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實施,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教育支持。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德育;實施
中學時代是學生生涯最關鍵的時期,同時也是人生中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數學作為中學時代三大基礎性課程之一,應當發揮其基礎性課程的堡壘作用,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將德育融合到每一堂數學教學中,希望學生達到學習好數學技巧和數學運算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一、數學教學應該源于教材、拓展教材
高中數學教材除了理論公式以外,還會涉及數學家的生辰及履歷,這往往也是學生在閑暇之余稍稍感興趣并關注的話題。數學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搜集一些關于這些數學家的事跡,在課堂教學中講給學生聽。往往每一位數學家都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都會經過努力與探索,加上堅持不懈的精神,而這正是學生在高中時代需要具備的品質,面對困難不懼怕,面對挑戰不畏縮,勇敢地解決面對的每一道難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又能激勵學生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品質。
事物之間往往都是互相聯系的,學科之間同樣也是。可以將數學的教學工作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加強德育教育。比如: 高中數學教學中有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教學內容,而這與政治學科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和內容相一致,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需要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而等差等比數列正是通過尋找數字的一般規律來實現規律的一般化。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將辯證唯物主義融合到數學教學中,教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發現數字之間的聯系,快速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做,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拓寬思路,才能廣泛學習,融會貫通。
二、充分利用課堂,開展德育
高中數學作為中學時代三大基礎性課程之一,課時相對較多,同時,課堂是學生的主戰場,因此,數學課堂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場所。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提高思想教育、創設課堂情境、創新教育環節等方式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德育。
1.教師言傳身教,減輕學生的負擔
有人曾這樣說道:“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我們并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有的可能會很快,但是有的可能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其學習好壞,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其可貴的地方。作為教師,應該對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負責,不能因為學生不擅長學習而棄之不顧。以身作則,善于應用鼓勵的方式,增加學生的信心,教師的鼓勵往往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親近同學,適時鼓勵,時時鼓勵,才能將德育廣泛開展。
2.創設課堂情境,滲透德育
德育不同于數學教育,不是單純的說理教育,更不是死板的公式理論,而是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情感疏導與創建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創建輕松的上課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從而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在課堂上適當增加時事新聞、科技發明及科研成就的事例,提高學生對相關公式的重視,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有效地將德育教育巧妙地滲透于日常課堂中。
3.創新教育環節,提高德育效率
想要提高德育的效率,創新教育環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改變以往師教生受滿堂灌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討論小組,當講到某項理論或者某個規律時,讓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學習到主動地發現探索學習,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怎樣學習。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某位學生分享學習心得為同學們樹立標桿作用,從而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創新教育環節,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同時,營造同學們互相鼓勵學習的氛圍,從而大大提高德育的效率。
三、將德育應用于課堂應當注意的問題
并不是每一堂數學教學課都必須滲透德育,德育滲透進課堂應該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開展,同時還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結合大多數學生的興趣點,在保證教學目標能夠完成的前提下,不會引起學生對這樣的教學課堂有所抵觸與反感,將德育教育滲透進數學課堂,加強數學教學與德育的完美結合。
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使數學課不再僅僅是一門技藝,而是成為一門集實現知識水平提升、升華高尚道德情操、完善人格品質提升的綜合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每一位學生的德育,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每一個人的微薄力量。
參考文獻:
[1]姜厚芳.高中數學與德育工作結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267-268.
[2]高偉春.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現代交際,2014(8):143.
[3]林武雄.談談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才智,2011(21):21.
[4]李賀軍.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2(25):180-181.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