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落實,探究式學習方法逐漸被廣泛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化學作為一門自然類學科,應用探究式的教學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
探究式學習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在課堂學習或者生活實踐中確定研究課題,然后借助各種資源開展深入學習。相比傳統教學方式中結論式的授課,探究式學習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就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應用進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探究式教學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需要學生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勤奮鉆研,勇于實踐,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覺地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輔助作用,通過恰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實現探究式學習。
2.開放性教學原則
開放性原則即是指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探究式學習,包括教學環境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方法的開放等。在此原則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究學習環境和氛圍,逐步形成開放局面,促進學生學習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二、怎樣實施探究式教學
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探究學習的根本推動力。沒有興趣的探究活動,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并不能真正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備課,巧妙設置問題情境,通過有效又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探究興趣,從而在有趣的問題情景中和學生自然地確定探究目標,設計探究過程,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講授鈉和水的反應一課時,我沒有直接地講授教學內容,而是優先做了個小實驗,在教學開始時,故作神秘地往水里丟了一點鈉,看到鈉在水里快速地游來游去,并逐漸消失,學生都感到萬分好奇。通過這樣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探究式學習。同時對于探究式問題的提出,并不是由老師直接提出,而是要學生自我在實踐活動中觀察、思考并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才能更加貼近學生思維,促進探究學習。
二、結合生活實踐,引導探究學習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讓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入手,學習有關物質構成和變化知識,然后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即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實踐,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鼓舞鼓勵學生去觀察社會和自然現象,結合化學知識去理解思考,在疑惑和思考中提出問題,并圍繞問題展開研究。例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一課后,讓學生去發現周邊生活存在的水污染現象,圍繞水為什么會變綠變黑等問題,對受污染的水體進行采樣分析,并逐步引出如何通過化學方法消除污染等問題……通過這樣結合生活實際的探究活動,逐步讓學生了解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將化學知識延伸到真實生活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通小組合作,提高探究深度
深層次的探究學習不是單兵作戰,需要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探究學習。它是以學生個體探索為基礎,在小組或者班級集體的形式,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合作或者競爭,相互地談論分析質疑,實現高難度高水平的探究學習。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明確目的,以及小組成員分工,及時反饋和指引,促進小組合作合理有序有效地進行。
四、加強實驗教學,提高探究能力
化學是一門依托實驗的課程。新的化學大綱也明確指出,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實驗教學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進行實驗教學,同時除了教材上的一些證明式的實驗,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拓展,激發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組織一些探究性開放性的實驗。通過這種不確定的探究性的實驗,養成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和研究態度,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五、探究式學習的反思
由于教師對探究式學習的認識不足,教師過分注重探究形式,而不能深層次地把握探究學習目的,導致探究式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同時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相對薄弱,由于其年齡特征,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會有偷懶的成分,因此,教師要加以一定監督。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牢牢把握探究學習的原則,通過巧設情境,結合實際生活等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引,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的進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芝.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2]呂妍.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實驗探究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5.
[3]洪興.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運用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