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盼盼
摘 要:科學教育是課程的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教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科學教育可以實現幼兒的全面性發展。鄉村環境的自然條件使得它成為孩子們進行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大環境。教師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幼教工作,讓幼兒通過自身的實踐研究,體驗科學現象的神奇與樂趣,積極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幼兒能夠在和諧、有意義的環境中享受學習。
關鍵詞:體驗;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
在農村科學活動中進行體驗式學習的目的是能夠讓孩子們盡情感受科學,進行自主探究,讓幼兒從“做”中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性的經驗,并在對經驗與體驗進行反思中獲得成長性發展的一種學習。農村幼兒園戶外環境豐富多彩,我們將通過營造寬松、自主的科學活動氛圍,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我們對幼兒科學活動的范圍進行擴大,創設了安全、科學化、自然化、動態的環境,為幼兒主動的去感知、思考和發現并在學校里開設了科學實驗室,為幼兒提供了很好地探索空間,讓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主動體驗探索的過程,享受快樂。
一、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在主動探索中了解身邊的科學
我們農村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周圍是大片大片空曠的田野,農民伯伯種植著水稻、甘蔗。我園的操場周圍也種有紫薇樹、桂花樹、杉樹、梧桐樹、柳樹等,幼兒園的廊道上種植著松樹、芙蓉樹、銀杏樹。所以農村的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可以讓孩子們根據興趣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植物去探索。秋天孩子們順著香味找到了桂花樹,知道桂花是橙紅色的,散發著香味!還聯系到吃過的桂花糕、桂花湯圓就存在我們的身邊,體驗到自然科學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培養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熱情。
二、創設豐富的種植環境,在實踐參與中學習科學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提倡“玩中學、做中學”,我們農村幼兒園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后操場有較大空地的優勢,為幼兒創設種植的環境,讓幼兒在種植中了解植物生長的簡單規律。每班都認領一塊田地,并根據季節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種植的蔬菜、瓜果進行種植。在課間或餐后組織幼兒給農作物澆水,引導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在管理這片小田地中幼兒不是消極的旁觀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孩子們親自挖土、澆水、除草,管理著屬于自己的農作物。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和對種植的興趣。觀察了小苗的變化,一起看看和其他班級不同植物的區別,他們了解到:番茄是開小黃花的,青青的再變紅紅的;有一種藤可以長出葫蘆的形狀;玉米是有花的,再結成玉米,外面包著綠綠的葉子,也有須;紫色的茄子是彎彎的;圓圓的包菜是一葉一葉慢慢的包進來的;番薯、土豆是長在泥土里的等小知識。
三、建立小科學實驗室,在科學實驗中體驗快樂
探索離不開實驗,為了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進行科學探索,我們為幼兒們專門建立一個小科學實驗室,讓孩子們進行科學探索。在實驗室里,創設神秘性的科學教育墻面,我們發動大班幼兒共同制作飛機、風車來布置墻面,幼兒通過自己的參與對實驗室產生了興趣,教師再將一些小實驗步驟布置在桌面和墻面上,讓幼兒一進入活動室就有一種想要去探索的欲望。每次來到實驗室前,他們總能自豪地說“我做的飛機在實驗室里”“我做的風車也在實驗室里”“對呀對呀,我們的風車還會轉的呢”,一說到實驗室他們總能興奮好久。
但由于農村幼兒園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能夠買到適合幼兒進行科學實驗的材料很有限,幾塊磁鐵、放大鏡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因此我們便開始收集廢棄品,變廢為寶,適時、適宜地捕捉教育契機,讓廢棄物品成為幼兒學科學的好材料。例如,用繩子、一次性杯制成的傳聲筒,瓶子裝水成了瓶子琴等,利用廢舊光盤來探索光的反射。對于這些簡單而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平時都能接觸到的東西,但換了一種形式給他們玩,幼兒同樣具有很高的探索興趣。通過這些小小的實驗,孩子們得到的不僅僅是開心,還掌握了課堂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同時對于他們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都起到很大作用。
通過這些科學教學的小活動,給孩子們營造了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通過視覺、觸覺、動手積極發現并解決問題。和幼兒一同進行探索活動,并鼓勵幼兒之間合作。讓幼兒利用好奇心、探索欲望兩個原動力、驅動力去帶興趣地學習,從而獲得快樂體驗。
參考文獻:
[1]朱細文.新《綱要》與幼兒園的社會教育[A].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張聲遠.再論體驗性學習[J].中學教育,2002(1).
[4]李英.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2).
[5]蔡熹耀.體驗式學習的價值生成機理及關聯分[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6]竇巧云.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培養幼兒科學興趣[J].新課程研究:學前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