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練習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在實際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數學練習,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從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程改革 課堂練習
課堂教學改革是高中數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教師要精心進行課堂練習的設計,并且對于課堂練習的設計要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設計合適的課堂練習,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對課堂練習不夠重視、設計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要想有效設計高中數學課堂練習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和策略,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設計課堂練習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目的性原則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設置練習題就是為了通過讓學生鞏固知識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的過程中要遵循目標性原則,課堂上所安排的練習題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與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適應。例如在課堂上學習了拋物線的知識,教師就要選擇相關的練習題目,目的就是檢測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二)層次性原則
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有一定的特點的,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時教師要遵循層次性原則。具體來說,課堂練習應該從基礎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一開始可以安排鞏固性的基礎練習,然后逐漸安排拓展性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對數學練習題進行選擇,體現一定的層次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取得一定的成就,這樣才能夠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多樣性原則
無論對于哪門學科來說,興趣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該用多樣性的練習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樣性原則除了要求形式上的多樣性,如填空、選擇、判斷、證明等,還應該注意創新性,例如干巴巴的數學問題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解答問題。課堂練習的來源可以有多種,可以是教師對例題的變式,可以是學生對教材的疑問,也可以是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
二、高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措施
進行課堂練習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應該用哪些措施呢?筆者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重視例題講解,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例題講解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步驟,例題一般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不僅最能反映教材知識,并且難度和深度都符合學生的需要。眾所周知,與一個知識點相關的數學題目是浩如煙海的,教師不能讓學生陷入題海中,而是應該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掌握規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規律和方法,進行歸納和演變,并根據例題安排一些變式練習,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融會和貫通,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都得到發展和提高。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例題改變一下已知和未知條件,進行簡單的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體性作用過于明顯,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一般是上講下聽,課堂練習一般是教師寫、學生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明顯的機械性和被動性,可能掌握了幾道題的做法,但是遇到類似的問題仍然覺得無從下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且在課堂練習設計中有所體現。課堂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應該從這個方面入手,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高中數學課堂應該是愉悅的、自由的、民主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有答錯了會受到同學和教師否定的顧慮。教師應該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最終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探究和解決,小組每個成員互有分工,誰都不能置身事外,主動性得到體現,能動性得到發揮,從而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積極主動,變得高效。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解答了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課堂練習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數學知識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進行課堂練習設計時,教師不能忽略這一點,而是要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并且有些知識在與實際生活關聯之后,會變得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時,生活中的很多實物都可以拿來應用,大到教室小到粉筆盒,都可以成為設計問題的資源。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練習設計中引入實際的相關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并且能夠使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更加容易,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進行課堂練習的設計時,需要引起教師的關注的是要注重練習的質與量的關系。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要讓學生多做題。學生被題海戰術束縛反而會越來越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在安排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質量,不用一味追求數量。除了對數學知識進行精講,還要注意讓學生進行精練,最重要的是對數學規律和方法的總結,不僅授之與魚,更要授之與漁,這樣才能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是重要環節,教師要對這個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課堂練習環節中,除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更要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課堂練習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