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平 王琦
[摘 要] 軍事通信作為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由單手段、單系統的通信保障能力向多手段、多系統的綜合信息服務保障能力轉變,對通信人才的要求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要從通信組織方式、通信資源配置、通信服務保障模式、應急與作戰相結合等多方面全方位改革,從優化教學法的角度來提升通信學員的能力素質。
[關鍵詞] 通信崗位;學員能力;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5-0100-03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軍事通信正發生著十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通信技術的進步不斷推進通信網系不斷建設、以通信裝備性能逐漸完善不斷推進通信業務提升,進而向以單領域單通信系統作戰向體系作戰應用保障等許多領域轉變。這對軍事通信人才能力素質產生了新的要求。特別是通信新裝備新業務在部隊的廣泛應用與通信裝備實戰化運用、全功能發揮帶來的運用對通信學員能力的要求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 當前軍事通信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 培訓內容相對陳舊
作為培養體系作戰信息支撐能力軍事通信人才的培訓內容,其根本目標不在于了解體系作戰軍事行動理論,而在于解決完成體系作戰軍事任務實踐問題。當前通信院校軍校培養執行體系作戰的通信培訓內容相對陳舊:一是理論知識更新較慢。由于支撐體系作戰的軍事通信理論涉及較廣,從國際維和到聯合軍演、從搶險救災到緊急救援,多樣化軍事行動時效性很強,對通信人才的能力要求高,而研究這些軍事行動方面的前沿性課題遲遲不能形成系統專題,更難形成一門新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軍遂行體系作戰的信息支撐任務的人才培養。二是課程結構不合理。目前通信院校教育課程設置多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對我軍遂行體系作戰的軍事任務的現實需要反應遲緩,僅有的相關內容也大多出現于選修課中,課程的設置都過于重理論,輕實踐,許多課程內容與部隊執行多樣化任務實踐嚴重脫節。三是培訓資源相對匱乏。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過程中存在著大量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為此軍校每年都承擔著大量的科研項目,每年都有較多的學術研究成果,但真正將這些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并不多,大量的軍事科研成果無法直接充實到教學之中,造成基于信息系統的軍事通信教學資源嚴重缺乏。
2 通信人才培養理念相對滯后
一是培養理念更新較慢。由于聯合作戰條件下,特別是多樣化作戰任務下的理論更加豐富,從國際維和到聯合軍演、從搶險救災到緊急救援,多樣化軍事行動中,不同的理念制約不同的作戰行動甚至是影響不同作戰的有效完成。同時研究聯合作戰條件下的培養理念遲遲不能形成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軍隊遂行聯合作戰的信息支撐任務的人才培養。二是培養方法方式不合理。目前專業教育課程設置多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滿足現狀,沒有形成針對聯合作戰條件下不同人才的培養方法與方式,同時培養方法方式都過于重理論,輕實踐,許多培養方法和內容與完成多樣化任務實踐嚴重脫節。三是培訓機制不夠靈活。聯合作戰條件下,特別是多樣化軍事任務過程中存在著大量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而人才培養機制還處于傳統作戰樣式下的分類組織、分級實施、單獨運用,這離聯合作戰條件下的人才能力生成還有較大差距。
3 培養機制相對缺位
一是通信院校培養體制落實不到位。隨著通信院校教育的大轉型,目前雖然任職教育已成為我軍教育訓練的主體,但從根本上講,任職教育只是作為對剩余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手段,短期任職教育時間有限,不可能全面地、系統地對通信人才進行培訓,由此制約著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的提高。二是通信人才培養機制不科學。未來多樣化軍事任務不再由單一兵種執行,而是諸軍兵種經過科學組合一體化參與。當前通信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存在著軍兵種各自為政、自成體系的問題,諸軍兵種通信院校之間交流不多,聯系不緊,通信人才培養體制與培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通信人才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三是專家指導機制不健全。通信院校專家雖然在某一專業領域研究得較深較透,但由于在通信院校呆的時間較長,缺乏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行動實踐以及管理工作經驗,特別是近年來部隊通過參與搶險救災、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行動實踐,各方面“行情”不斷更新,加之部隊與通信院校專家協調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專家的指導活動脫離部隊實際,與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實踐聯系不緊密。
二 軍事通信轉型對通信人才的需要
由于軍事通信院校缺乏新裝備新業務訓練條件,部隊缺乏新裝備新業務訓練力量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同時又面臨著新裝備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業務的內容綜合性越來越強等新的挑戰,一味要求為通信院校配發新裝備搞培訓、靠院校設置新專業促應用,已經不能適應信息系統建管用訓并行展開、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此,有必要面向通信崗位需求,研究如何從教學法層面進行設計,推進學員能力不斷提升,進而滿足通信發展變化的需要。
1 通信組織向任務支撐轉變,要求通信人員具有掌握多業務聯合運用能力
面向任務支撐的通信組織,是著眼保障區域進行無縫覆蓋的組織方式。這種變化,一方面使通信組織保障簡化。通信組織從著眼獨立用戶的逐點聯通變為著眼任務區域的全面覆蓋;通信組織籌劃由考慮指揮結構與通信鏈路的對應,簡化為對任務區域的各種綜合業務提供;通信保障實施過程由逐點逐線開設、逐級逐對象保障,變為對干線節點、人口節點和移動節點進行綜合部署,從而使用戶隨意接入,通信時效顯著提升。另一方面,使作戰指揮效率提高。區域化保障中的指揮所與指揮員通信,將根據其需求特點,采取不同的組織模式,指揮員之間通過直接使用個人通信終端,實現與相關指揮員的直接話音通信,擺脫對軍事通信的過分依賴和特定通信鏈路的約束;指揮所之間利用網系特有的鏈路虛擬和動態授權技術實現通信組織方式由指揮關系與通信鏈路直接綁定變為邏輯對應,實現聯合作戰指揮關系多變和需要。而當前通信人才只是按照專業分工、學科方向等進行培養的,難以培養出具有通信多業務聯合運用能力的人才來。
2 通信資源配置向按需要分配轉變,要求通信人員具有全要素全流程能力
配置方式是影響資源總體效益的重要因素。現行的建制保障模式采取資源由上而下按級分配,資源占有情況和作戰任務實際需求不匹配且調整異常困難;區域化保障模式則是依據任務需要和保障標準,實現資源按需分配,資源以動態形式向任務區域集中,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源的配置模式和使用效益。一方面,統管統配模式提高了整體保障能力。區域資源統管統配使資源使用與資源占有二者分離,為更大范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對具體任務實施整體而有重點的保障提供了管控機制。另一方面,統管統配提高了資源動態適應能力。區域資源統管統配,增強了資源的流動性,減少了閑置浪費,為從根本上緩解資源總量相對充足而局部需要匱乏的矛盾提供了有效機制。這些任務的完成,對通信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教學層面全面設計優化,解決當前按照通信手段內容培養、業務能力相對分離生成,難以滿足區域化保障的要求的問題。
3 通信服務向綜合保障轉變,要求通信人員具有多層級多種類通信保障能力
在傳統通信保障中,作戰指揮的通信聯絡要采用分散保障的方式,多種手段并行,方式粗放,內容單一,質量難以保證。區域化保障的通信服務,是一種面向用戶的綜合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服務手段綜合化。信息傳輸節點提供有無線信道結合、多類型接口兼容的綜合接入手段;終端用戶業務實現語音、數據、圖像等多種業務綜合。二是服務方式的個性化。針對具體保障對象和任務需要,采用“個陛化”的保障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三是服務內容的標準化。通過身份驗證、權限控制和標準規范,將服務內容與用戶身份綁定,區域內任何一個用戶都對應著特定的服務內容,確保了服務內容的標準化。這些轉變的完成,需要通信人員具有多層級多種類的通信保障能力。
三 基于通信崗位能力生成優化教學的對策
隨著我國安全利益的拓展以及我軍職能任務的延伸,我軍遂行多樣化任務的需要,軍事通信形成體系作戰信息保障支撐能力的不斷要求,對通信院校培養新型滿足軍事任務的通信人才要求越來越高,迫切要求通信人才具備理論水平高、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應急能力強、執行能力強等素質。
1 應急與應戰相結合,把握內涵實質指導教學設計
多樣化軍事行動事關國家安全穩定,培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通信人才應做到應急與應戰相結合,準確把握多樣化軍事行動內涵,科學設計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培養的新型高素質軍事通信人才能夠達到“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要求。一是著眼多樣化軍事任務要求,指導好教學目標設計。要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需求,堅持教學應急與應戰一體化設計。要以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準確定位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通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基本內涵,堅持以面向部隊執行多樣化任務為主線,強調新型軍事通信人才培養針對性,注重新型軍事通信人才培養層次性。二是著眼多樣化軍事行動發展趨勢,籌劃好學科專業設計。通信院校學科專業建設要著眼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的發展趨勢,由傳統的應戰型向應戰、應急雙向兼能的方向建設發展。要深入研究未來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同時考慮軍兵種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問題,使得學科專業建設體現出多種類型應急和應戰相結合的特色,為科學確立課程體系及內容改革,籌劃師資隊伍逢設等問題提供依據。三是著眼多樣化軍事任務特點,把握好教學方法設計。要把握好當前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熱點及難點,注重總結分析多樣化軍事行動規律,將應急與應戰結合起來,廣采博納創新教學方法。應加強對我軍參與諸如“抗擊冰雪斗爭”“抗震救災”等行動的總結梳理及其前沿問題的跟蹤研究,創新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理論。在案例的編寫上,可采取與部隊合作編寫的形式,使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中的難點、重點、熱點問題能夠較好地體現在案例教學設計中。
2 內容與任務相結合,瞄準學科前沿優化課程體系
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通信人才培養,要整體設計,把培養內容與多樣化軍事任務有機結合起來。應緊扣多樣化軍事行動需要,緊扣國家面臨的傳統及非傳統安全威脅,建立起與新型通信院校教育體系相適應、貼近部隊建設實際、保持時代的先進性特征的課程內容新體系。一是瞄準多樣化軍事行動前沿,構建新型課程體系。要緊緊跟蹤多樣化軍事行動進程,不斷在專業教學內容中充實多樣化軍事行動的新理念、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深入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多樣化聯合軍事行動的作戰樣式、作戰方法和作戰行動。結合新一輪教學計劃的調整,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有針對性地增加國際維和、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緊急救援等內容,使專業理論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以使培養目標能夠保持較強的專業發展后勁。二是立足多樣化軍事行動特點,有針對性突出專業教學特色。在教學內容上,應按照強化專業素質基礎的要求,拓展專業課程設置內涵,使培訓目標能夠盡快勝任崗位需要。在學科建設上,應著眼我軍參與多樣化軍事行動實踐所需,構建開放性、超前性、應用性相融合的綜合化學科體系,形成專業教學特色。三是強化多樣化任務實踐總結,有針對性地地優化教育結構。部隊在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踐中,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如四川汶川抗震救災行動等都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教學內容,都值得我們借鑒并歸納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貼近部隊。在這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應實現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與戰例研究等內容與前期所學相互照應,有機融合,使教學結構趨于合理,內容得到優化。
3 院校與部隊相結合,立足作戰行動與作戰任務的需求完善培養機制
健全的培養機制是通信院校對通信信息支撐保障人才培養的保證,應立足我軍當前軍事行動需求,將通信院校培養與通信部隊實戰運用相結合。首先,建立合作導師機制。應在通信院校和通信部隊分別選取專家,共同培養新型通信人才。可聘請長期參與各種軍事行動的通信部隊首長或工程技術專家為軍校的合作導師,并且用制度的形式規定通信院校專家定期參與部隊的訓練及演習,以開闊其視野,了解通信部隊的新形勢和新情況。其次,建立通信兵種教員互聘制度。教員是軍校教育的主體,未來通信院校培養基于體系作戰的信息支撐保障軍事通信人才,應改革教員體制編制,實行定編與非定編相結合,充分發揮諸軍事通信兵種教員自身優勢,薈萃更多的專家、名師,在開設新型軍事通信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教員互聘制度。兵種專家教授,可根據其研究領域和教學需要,開設軍事行動通信專題講座,使學員能了解其他軍兵種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專業知識,把握學術前沿動態。第三,建立課題聯合研究機制。先由通信院校、部隊專家組成課題領導小組,就部隊參與不同作戰行動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展開調研,確定研究課題。在此基礎上,學員根據自身興趣以及崗位任職,在聯合導師組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
軍事通信作為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由單手段、單系統的通信保障能力向多手段、多系統的綜合信息服務保障能力轉變,對通信人才的要求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何適應這種變化,不斷打牢通信人才的能力基礎,不斷滿足軍事通信在支撐聯合作戰體系中的使命任務需要,是當前通信類學員培養的一項突出任務。應從通信組織方式、通信資源配置、通信服務保障模式、應急與作戰相結合等多方面全方位改進,以優化教學法的角度來提升通信學員的能力素質。
參考文獻
[1]常軍.通信人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代小琳.未來戰爭的多種形式[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3]張子鏘.我國軍事通信人才現狀與危機[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占田.加快轉變軍事通信戰斗力生成模式[J].軍事通信學術,2012(2).
[5]張暈.新一代指揮信息系統信息服務管理研究[J].軍事通信學術,2011(6).